今天和朋友聊天时聊到过年,朋友惆怅的说道:“过年一点意思都没有,回去还不是打麻将,喝酒,唱歌,有什么意思,一点年味都没有,还不如不回呢,还是小时候过年好啊,那时候我们多开心。”
是啊,不知怎么了,是我们长大了,还是真的没有年味了,想想小时候的过年,多好啊。
记得小时候,过年应该是很有仪式感的一件事。
大年三十之前,镇上赶集的时候,家里人都会拉上父母孩子去赶集,买年货,买春联,买新衣裳,可以吃到好多东西,可以穿上一年来可能只买一次的新衣裳,那时候可开心了,感觉这就是一年最幸福的时候。
过年之前,家里人都会买上几斤猪肉,包肉包子,每当这个时候,我和哥哥就会眼巴巴的盯着热气腾腾的蒸笼,时不时看一看挂在墙上的表,看一看时间有没有到,时间到了,就赶紧催促家里人包子该出锅了。
掀开锅盖,朦胧的水蒸气哗的一下就冒了出来,直冲屋顶,我和哥哥就会迅速伸出手来,一人拿一个冒着热气的肉包子,一点也不嫌烫手,两只手左右倒腾着,呼哧哧的吃了起来,嗯,真香。
到了大年三十,父亲就会拉着我们两个贴春联,一个按梯子,一个拿对联,父亲上梯子贴,配合的天衣无缝。
春联贴好后大概三四点,父亲就回拿着纸钱,拉着我们两个去地里上坟,给在天上的长辈们也烧个钱,让他们也过一个好年。
上完坟回来,一家人围在炕上包饺子,会在饺子里包个硬币,谁晚上吃到代表来年会有好福气。
父亲看时间差不多了,在灶王爷前烧香,拜一拜,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拜完后会多烧几根香,然后在每个门口找个地方一插,代表这封门,这时候就不准出去了,只能在院子里活动,吃完晚饭后才可以出去。
完事后就可以放鞭炮了,这时候陆陆续续的就回听到村里其他家放鞭炮的声音,总是哥哥去点炮,他胆子大,我只能在后面双手捂着耳朵看着,看见鞭炮着了就赶紧跑回屋里,这时哥哥总会嘲笑一句,胆子真小。
一切都准备好后,母亲饺子也下好了,菜也炒好了,这时候是我和哥哥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要发压岁钱了,来年学校开学时就可以到学校去和同学比一比今年领了多少压岁钱。
开饭之前,我和哥哥给父母和爷爷奶奶拜完年后就眼巴巴的看着他们,这时候他们就会哈哈一笑,从口袋里拿出钱来,一人给我们一张毛爷爷,接过钱后瞬间感觉自己成了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但是过完年后父母就会把钱向我们要去,还美名其曰给你们存着,你们要的时候再给。
吃完饭后长辈们在家看春晚,我们就会叫上小伙伴,揣着巨款,全部跑向村里的唯一一家小卖部,买自己想吃又没钱买的零食,特别是辣条,真的好吃。当然,必不可少的,摔炮,擦炮,冲天炮,各种炮,和小伙伴们愉快的玩耍,直到父亲出来找我们回家。
大年初一早上,吃完饭,放完炮后,家族里的年轻人都会在一个地方集合,然后去给每一家的长辈拜年,我们小辈们也会跟着去,从村头转到村尾。
这时候就有一个领头的,到了每一家后喊一声
“老太爷在不在,小辈们给您来拜年了。”待到老太爷出来,在喊一声
“小辈们祝您健康长寿,过个好年,磕头。”
喊完后所有人跪下磕个头,整齐的喊一声
“过年好。”
喊完后老太爷就会把他提前准备好的核桃,糖这些东西拿出来往人群中一撒,然后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疯了似的到处去捡,有的小伙伴捡到了,有的没捡到,捡到东西的小伙伴就会向没捡到的那些炫耀,没捡到的就回不服气的说一声
“哼,到了下一家我一定比你捡的多。”
拜完年后大人们就让我们自己去玩,他们也就去串门的串门,喝酒的喝酒,我们自己也就和小伙伴们去玩去了。
可以说过年是小时候最有意思的一件事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真好,不知是我们长大了烦恼多了,还是真的没有年味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