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开长篇小说《白鹿原》就感到,书中字里行间的许多理念都契合我人生的信条。所以,我便以边摘抄、边阐述的方式认真地阅读起来。
小说的第二章便这样写道:“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于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的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随后又写道:“凡人们绝对信服圣人的圣言而又不真心实意实行,这并不是圣人的悲剧,而是凡人永远成不了圣人的缘故。”结果就是:“凡人永远也看不透眼前一步的世事,而圣人对纷纭的世事洞若观火。”所以,凡人始终需要圣人作为导师,就像白鹿原人需要朱先生指点迷津一样。在小说的第五章中,白嘉轩担心母亲惯坏了马驹和骡驹两个小儿子,在制止母亲再给他俩买馍买糖时说:“人说‘财东家惯骡马,穷汉家惯娃娃’。咱们家是骡马娃娃都不兴娇惯。”现实中很多的父母或老人,正是在类似的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不知不觉地把孩子惯坏了。白嘉轩的这个家教对许多父母或老人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在小说的第六章写道:“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儿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得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说得太好了。这段话本身就非常值得我们反复地咀嚼和回味。
当鹿兆鹏和黑娃闹的农协被勒令解散和停止一切活动后,田福贤随之便回到了白鹿原,他对白嘉轩很遗憾地慨叹说:“老哥,你真个拿得稳坐得住,农协那帮死狗赖娃斗了游了你,你好忍性啊!”白嘉轩说:“我权当狗咬了。人嘛,不能跟狗计较。”我认为,要是真的被狗咬了,你绝不能咬回去,因为你是人。人要比狗高尚。
冷先生把白孝文与田小娥的传言说给白嘉轩后安慰说:“兄弟,我看人到世上来没有享福的尽是受苦的,穷汉有穷汉的苦楚,富汉有富汉的苦楚,皇官贵人也是有难言的苦楚。这是人出世时带来的。你看,个个人都是哇哇大哭着来这世上,没听说哪个人落地头一声不是哭是笑。咋哩?人都不愿意到世上来,世上太苦情了,不及在天上清静悠闲,天爷就一脚把人蹬下来……既是人到世上来注定要受苦,明白人不论遇见啥样的灾苦都能想得开……”是呀,佛教也认为,人生在世,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交集。因此,西方人一生劳作,行善积德,就只为了换一张回归天国的门票,他们对这个尘世是不会留恋的。
白嘉轩惩罚了与田小娥私通的儿子孝文之后便决定分家,请来监督分家的朱先生说了一句名言:“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房要小,地要少,养个黄牛慢慢搞。”常言说得好,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七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所需是有限的,财富多了也难以尽其所用。所以,不要贪得无厌,应该知足常乐。
白灵对鹿兆鹏说:“其实卑鄙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儿。有一点卑鄙也可以原谅,只是不要太多。”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恩格斯说的那句话:“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哲人也说:“人的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为了减少内心的卑鄙;为了除掉身上更多的兽性;为了避免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魔鬼,我们就要注重道德修养,把人生视作一场修行,自觉地把曾子的“三省吾身”作为加强自我修养的座右铭,并对完美的天使心向往之。
鹿兆鹏和白灵的房东魏老太太对白灵说:“女人要看透世事,先得看透男人。”我作进一步的解读就是,女人读懂了男人,才能读懂世界;男人读懂了世界,才能读懂女人。可见,女人要比男人复杂得多。有道是“女人心海底针”呀。
白孝武在组织敬填族谱时邀请鹿子霖参与,但鹿子霖始终没有进入祠堂。白嘉轩便说:“人狂没好事,狗狂一摊屎!”白嘉轩所说的狂其实就是傲慢自满,不谦虚。《尚书》上写道:“满招损,谦受益。”《易经》也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可见,天地宇宙间的事理都是抑满扶谦的。所以,人狂确实不会有什么好事,更不会有任何益处。
白嘉轩闲时研究过白鹿村同辈和晚辈的所有家庭,得出的结论是“所有男人成不成景戏的关键在女人”。小说中的黑娃第一次找了一个不守妇道的田小娥,结果沦落成了土匪。第二任媳妇娶的是识书达理的高玉凤。他受妻子的感染开始读书学习,成了朱先生的关门弟子,并最终学为好人。这足以证明白嘉轩所作的结论是一个真理。
被田小娥色诱之后,吸毒堕落,险些饿死的白孝文,经鹿子霖的提议,由田福贤推荐到县保安大队工作。随着保安大队升格为保安团,白孝文被直接擢升为一营营长。衣锦还乡的白孝文深深地体悟到:“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这也就是“青山背后有翠谷,噩梦醒来是早晨”这句俗话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是的,人生陷入绝境的时候,只要内心不死,信念不灭,一切便会雨过天晴,柳暗花明。
白嘉轩告诫孝武孝义两个儿子说:“你俩还没经过多少世事。世事你不经它,你就摸不准它。世事就是俩字: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俩字相互牵连着。就好比罗面的箩柜,咣噹摇过去是福,咣噹摇过来就是祸。所以说你们得明白,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了后边就有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甭乱套,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你们日后经的世事多了就明白了。”要是用简明的文字总结白嘉轩说的这段话,就是清朝金缨在《格言联璧》上写的这两句话:“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会救。”
白嘉轩知道鹿子霖被捕收监的事件后感慨地说:“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自家做下好事刻在自家心里,做下瞎事也刻在自家心里,都抹不掉;其实天知道地也知道,记在天上刻在地上,也是抹不掉的。”这与“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这句古话告诫我们不能欺地瞒天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我们为人处事就要努力做到“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这也就是我的一个人生准则。
书中类似的至理名言还有很多,譬如,朱先生说:“买卖人有一句话说:心狠蚀本。”白嘉轩说:“穷汉生状元,富家多纨绔。”等等,这些举不胜举的至理名言在启示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去研读《白鹿原》。从这个意义上说,长篇小说《白鹿原》便堪称一部哲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