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新时代新征程下中国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肩负起时代重任与人民期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激荡干事创业热情,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进百姓福祉。
全面深化改革是时代之需,人民之盼。回望过去,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简政放权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然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成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必由之路。它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亿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改革的重要意义,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既要破旧立新、担当突破,又要蹄疾步稳、注重实效。面对利益固化的藩篱、体制机制的障碍,党员干部不能回避,更不能退缩,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敢啃“硬骨头”。无论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或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每一项改革措施,都是对“坚持改革精神”的最好诠释。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专业的知识指导实践,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民生痛点,精准施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教育资源不均、医疗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靶向发力,问效于民。既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更要坚持带头执行改革政策,做到不搞变通、不打折扣,确保改革的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效果不降。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