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面试阶段,应聘者一般会接触到三类面试官:HR、应聘岗位的直接领导,以及部门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
这三类面试官关注的焦点不一样,在整个交流中,通过问题就会有非常明显的感觉,自然而然,求职者也要根据关注点不一样,做出匹配的回答,这样才能提升面试成功的概率。
01
人力在整个招聘过程中,主要是对人才的发掘、初步的筛选判断,最后给到用人部门的录用建议。所以,首次面试就要取得人力的信任和良好印象。
可能面试次数多的朋友会觉得,这一步无所谓,真正起作用的是用人部门,这种观点在有些公司确实是这样,但在一些正规化的公司可不一定了。
曾经我在的公司急招一名新媒体运营,某位候选者在与人力交流中,全程不屑的眼神,另外在离职原因上一直说不清楚。但在用人部门面试的时候表现得还挺好,结束后用人部门给出的意见是录用,而人力给出的意见是不录用,理由就是这两点,最后这位求职者没有被录用。
不管面试何种公司,我们都要注重每一个面试环节的作用,切不可大意。
那在面试中,人力的关注点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有两点:一是看硬性条件(学历、技能、工作年限等)是不是满足条件,二是判断是否存在用人风险(性格上、法律上)。
学历很好验证,问问求职者的专业情况和毕业情况,不确定的再在学信网上对照下,基本就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了。
工作技能这块,就是询问下工作的实际经历,从整个的表述中,看看是否有漏洞,或者自己都解释不清的,很多求职者喜欢说大话,某个项目是自己全程负责的,但在实际的阐述过程却对细节的描述凸显不出来,说明这段经历肯定有水分。所以对照这一条,求职者需要注意,不要做假话,说一个谎话后面需要无数个谎话来填补。
在用人风险上是什么意思,有些求职者性格孤僻,心态不正,容易在团队协作中出现大的问题,还有就是跟原企业还没解除劳动就入职的,与原单位存在竞业限制的等等,存在法律风险。
在与人力面试中,更多的要坦诚布公,赢取充分的信任感。但要注意技巧,前面有很多分享都具体说到这个问题,今天就不详细展开了。
02
第二轮面试一般是应聘岗位的直接主管,人力和直接主管这两次面试,大多都在同一天。
人力觉得没问题,才会推荐给用人部门面试,说点题外话,很多朋友说,面试官让我回家等消息,是不是面试没戏了。这也要分情况,如果人力在与你面试的时间很短且没有起身离开一会,就直接让你回家等消息,这肯定是没戏。如果情况相反,有可能真的是用人部门直接领导不在,待下一次重约时间,这就不用紧张。
回到刚才的话题,用人部门直接主管面试主要关注的是什么呢?
主要就一点:该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和经验,是不是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达成既定要求。
围绕这个关注点,就会展开大规模的聊工作经历、聊职业中的问题、聊职业规划等等,这个时候,求职者就一个原则,逻辑清楚的展现专业技能、有的放矢的与直接主管达成工作共识。
接下来着重分析“工作共识”这个内容,在聊完之前的工作经历后,直接主管一般会问一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就是当前部门遇到的实际问题,招一个人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回答的时候一定要匹配面试官的期望。
举个例子,刚毕业两年的时候,我去一家餐饮企业面试培训主管,直接主管问我:我们的团队比较分散,想整体组织在一起培训很困难,而且员工学历不是很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比较弱,这种情况下如何去更好的开展培训?
我反问了一句,您公司当前是怎么开展。她回答,当前开展的频次很低,偶尔让各团队的负责人讲一下,起不到什么作用。
这个时候我就明白了,这个问题回答很关键,只要回答到了该负责人的期望,面试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我回答,培训的人员应该身体力行,深入员工当中,可以快速的了解需求,做好培训并及时的调整以满足业务需求。主要实施方式有三种:一是按周进行实地培训,优化内容,提炼核心,缩短每次培训时间;二是针对重要的知识点,制作小卡片,让员工每天都带着;三是对团队管理作出要求,在月度会议上进行一个知识抢答,优秀者给奖励。
这个回答,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当然不够好。但针对一个只毕业两年的人,却还不错。当时就能看直接主管频频的点头和微笑,我就知道面试结果基本就没有问题了。第二天就就收到offer。后来因为距离问题,并没有入职。
达成工作共识真的很关键,有些朋友就有疑问了,我怎么知道我的回答是不是面试官想要的答案,问得很好,仔细看上面的案例,有一个环节很重要,就是反问当前情况,这样回答就尽力往相反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可落地的角度去回答,自然就能匹配期望了。
03
最后一次面试,一半会相隔几天,多半是部门负责人不一定在,或者人力向多挑几个人给用人部门选择,这个作为求职者无法改变,要做就是要思考这一关如何度过。
其实部门负责人关注的没有前面那么复杂,又不会关注太多的专业技能。
主要关注三点:一是这个人的气质适不适合部门氛围和企业文化;二是人员的可塑性;三是业务主管的意见。
“眼缘”这个词就要被提起了,不管是不是相信,这个东西在这个阶段确实存在,这个改变不了,但是可以从穿着上进行准备,如果是传统企业,尽量穿的正式一些;如果是互联网或者一些服装企业,那就要穿出自己的风格,风格相搭。
接着会问一些对公司了解或者职业规划的问题,还有简单的了解下之前的工作经历。
这个阶段,要说技巧,更多的要表现出自己的气质,从容自信,侃侃而谈,逻辑清楚。把企业的情况了解提前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