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上映,通过被判无期的黑人囚犯瑞德之口,讲述了年轻银行家安迪蒙冤服刑19年间自我救赎的艰难过程。影片虽然在上映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空手而归,但随着时间的发酵,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越发受到世界范围影迷的喜爱,在全球电影网站IMDB当中,被超过160万以上的会员选为250佳片第一名,并入选美国电影学会20世纪百大电影清单,至今已被公认为史上最伟大电影之一。
1
某大银行副总裁安迪在得知深爱的妻子与人偷情之后痛苦不堪,持枪买醉又放弃了杀人的念头,不想当晚他的老婆与情夫双双被杀。庭审现场,安迪因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而败诉,被判两个无期徒刑锒铛入狱。
狱中最初两年,安迪在血腥的环境中艰难屈辱地熬着日子,当得知警备队长正在为一笔税费烦恼的时候,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个残暴的家伙免了税,因此他很快被贪婪的典狱长利用,成了为腐败洗钱的专用工具。
被调至图书馆工作的安迪利用自己的特殊待遇,开始了对狱中众囚徒的救赎之路。他长期锲而不舍地给州政府写信,要求拨款改善图书馆条件丰富狱中生活、帮文盲年轻罪犯学习知识获取中学文凭、用自己的报酬为狱友换得冰镇啤酒、冒着生命危险放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好友买口琴……
当得知杀死老婆的元凶线索之后,他满怀希望去找典狱长,典狱长怕自己洗钱罪行暴露,不肯给他任何重获自由的机会,先罚他2个月独囚,然后借故杀害了知情人。
心灰意冷的安迪决定完成对自己的人生救赎,他爬过用19年时间凿开的墙洞,在下水道的污臭中匍匐500码,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深夜爬出高墙,爬向了自由。
2
“有些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太光辉了”,这是影片经典台词之一.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安迪这只关不住的鸟儿是怎样冲破牢笼,依靠自身的力量重新获得自由的。
第一是希望。希望是什么?
安迪的解释:“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它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
希望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主旋律。安迪坚信希望是美好的,他说过,“恐惧使人沦为囚犯,希望使人获得自由”,正是心怀重获自由的希望,他才能在暗无天日的监禁中没有沉沦和屈服,并用淡定的目光看透了面临的处境和人心的险恶,一步步成功实施越狱和复仇计划。
第二是勇气。在鲨堡监狱,成千上万的囚徒为了自保都屈服于狱卒恶魔般的统治
之下。在第一次面对魔王般的警备队长时,在面对性变态的莫格斯们的侮辱暴打时,在与突击查房的典狱长手拿掩藏凿墙石锤的《圣经》周旋时,在狱警办公室播放歌剧时,每一次安迪都是面对生死考验,但是他做到了,这样的果敢和勇气是战胜一切困难到达成功彼岸的决定力量。
第三是坚持。安迪用藏在书中的小石锤,在一个个深夜小心翼翼地开凿,放风时用裤腿一粒粒往院子里捎带垃圾,花费19年时间,终于凿出一条通往自由的墙洞;坚持六年如一日给州政府写信为监狱争取图书馆拨款;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帮年轻文盲狱友学习文化知识,最终获得中学学历。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安迪正是凭着坚强的毅力把坚持做到了极致。
第四是智慧。与狡猾又聪明的监狱长之间利用与反利用的较量,帮好友瑞德设计出狱前后成功彻底摆脱鲨堡,他的每一个计划无不宏大而完美,当你看完整部影片,会禁不住对安迪的才华和智慧拍案叫绝。
身陷冤狱的安迪,怀着重获自由的希望,凭借不畏强暴的勇气,始终在内心坚持着,在现实里反抗着,在长达19年的时间里,用他的智慧、他的坚持和他的隐忍完成了自身救赎,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
3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能有几个人没有过这样的感慨呢?
八六年,刚走出校门的我跟几名同学一起分配到我们医院工作,入职后我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被安放在不同的岗位,跟随有规律的排班表开始了永无止境的往复循环。
大概两年之后,我开始对这种繁忙杂乱又死气沉沉的日子心生厌倦,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都在不断寻找离开的途径。
那些年时常有人因各种理由调离医院,我开始考虑工作调动。
一个二十来岁在社会上扎根不牢的小姑娘,一厢情愿地奔波了几年,最终没有找到理想的接收单位。随着人事制度越来越加规范,到九二年以后,周围手眼通天的人物办调动也不再那么容易,在万般无奈中我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时,我在老师们的言谈中认识了我们医院的一位公众膜拜的励志典型——刘老师,一名有高中毕业证的普通护士,她用业余时间恶补高中文化课,于八五年考取了潍坊医学院护理系成人班,毕业后留潍医任教。
循着前辈的足迹,有一段时间我和另外一名不甘心的同学相约自学高中数理化,准备伺机参加成人高考。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初中阶段严重偏科,自学高中数学和物理无异于读天书,我利用同事们玩耍和补觉的时间,在困难中艰难地坚持着。一年以后,同学听从结婚对象的建议,决定放弃看似不入流的追求,回归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轨道。我们深谈不久,她就欢天喜地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失去同伴的交流和鼓励,前行的路更显得曲折而漫长。迷茫中的我赶在农忙时请了探亲假,回家帮母亲收秋。干了半月农活,又一次深刻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即要照顾常年病休的父亲又要供养四个还在上学的弟弟,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斟酌,我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打算。
二十多年来,就这么在不如意中一步步走来,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在前几天的一次聚会中,提起这次经历,当初的同伴调侃她事业有成的老公:
“李某某,你坏了我的大事!”
看着他们两口子大庭广众之下秀恩爱,双双一脸虐狗的表情,我只有在的心里会心一笑。
4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医师王树锋博士,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是享誉海内外的臂丛神经损伤和产瘫治疗专家。
我毕业之初,曾跟王博士共事过一年,以后他被调到我院骨外科工作,所以我对他的日常不是很熟悉,只记得他准备攻读硕士学位的那几年,我们医院外科病房医生奇缺,两个病区医生联合值班,几个小伙子经常夜以继日连轴转。在他考取同济医科大学离开医院之后,听医技科室另一名年轻人谈起他时说过这么一句话:
“当时我就跟王树锋摽着学,每到夜里两点以后,我开窗看看他宿舍的灯总是亮着的,我一般熬不过他!”
三年后硕士毕业,王博士自武汉回到我们医院,被破格提拔为骨外科主任,任职短短两年时间,他开展了一系列填补市级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培养了几名更为年轻的骨科人才,至他赴上海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神经移植工作已做得风生水起,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博士毕业,他在我们医院仅工作了几个月,就去了积水潭医院。
听说在他办理调动手续时,市组织部门领导曾亲自出面挽留,面对领导提出的优厚待遇,王博士只讲了一句话:
“我想在《柳叶刀》上发篇文章!”
从1985年参加工作到2000年离开,王博士用了15年的时间,从县城的地市级医院一名普通医生成功逆袭成为全国顶级医院业务骨干。从在四面透风的单身宿舍寒夜苦读,到两次放弃为之养家糊口的工作外出深造,再到谢绝市里开出的优厚待遇甘愿去上级医院做一名普通医生,当初的那个心怀希望的普通青年,在他那俊朗的外表和看似并不强壮的身躯里,该是蕴含着多么强大的韧性和一颗多么勇敢的心啊!
如果说安于现状顺应体制的我只是普通大众芸芸众生的一个缩影,安迪这只关不住的鸟儿是一个极端的英雄个案,那么在普通大众与英雄人物之间的王博士,就是一座高高竖起的标杆,激励着我们医院一批又一批有志于献身医学的青年,通过攻读学位,走出医院,走向全国。
但愿每一位不满现状或身处逆境的人儿,都能保持心智清明,心怀希望,永不言弃,最终实现自我人生救赎,成为冲破藩篱的那只“关不住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