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有感

      “《人生》写的是每个年轻人的困境、期待与追求。”正是封皮上的这句话吸引我去阅读路遥的《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在高中毕业后回村里学校当了一名代课老师,这份工作既体面,前景又好,他是很自豪的。作为农民的儿子,十几年的拼命读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不再成为农民。当他正盼望着通过正式考试转正之时,村里的书记高明楼下了他的岗位,让自己刚高中毕业的儿子三星顶替了他,这对他无疑不是一个重大打击。父母一辈子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反而更加讨好于明楼一家。无奈回到土地的高加林虽然有怨,但是仍然热爱着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高加林爱上了巧珍。巧珍,一个典型的农村女孩,她温柔、善良、勇敢,同时也自卑于自己没有上学,担心配不上高加林,而巧珍对于高加林大概只是精神上的慰藉,从这一点看,两人的爱情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悲剧。等到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后,村里领导为了巴结他们一家,为高加林在县里报社安排了工作,加林又离开土地,到县里工作,在那里他勤勤恳恳,不怕苦不怕累,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也迎来了他在爱情中的矛盾“黄亚萍”。亚萍和加林是高中同学,俩人上学时就很聊得来,但是亚萍却不允许自己和一个农村人谈恋爱。当她再次见到如此优秀的加林时,尽管已经有即将订婚的对象克南了,仍是选择与其分手,和加林相好。而加林终究嫌弃巧珍没上学,选择了亚萍。当两人计划未来一起去南京发展的时候,克南的母亲嫉妒加林抢了自己儿子的女朋友,便举报他工作走关系,结果高加林再次回到农村。这时的巧珍早已心灰意冷嫁与他人,最后,加林真正的一无所有了。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是高加林的人生还没有结束,他又要被时代的潮流推向何处呢?

      人生就好像一道道选择题,最难的不在笔下,而在真实的生活里。文中的人物都在选择,加林在城市与农村之间选,在亚萍与巧珍之间选,亚萍在克南与加林之间选,而巧珍则在成全与否之间选,他们都在选,却又不得不选。实话说,高加林的悲剧是自己酿成的,他为命运的不公抗争过,也认命过,最终回到土地的结局,正如开始一般,一切回到了原点。若在当今社会,加林自然可以混的如鱼得水,在广阔的城市里任意遨游,说到底也是时代的悲剧。读完整本书,我斥责高加林的无情,更加心疼为爱牺牲的巧珍。转念一想,假如我是高加林,面对城市的繁华与农村的贫瘠,该如何选呢?没有答案。“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就看我们是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人们在对高加林嗤之以鼻的同时,又人人都是他,这便是路遥想要告诉我们的人生吧。

      附《人生》经典语录:

      大地的胸怀是无比宽阔的,它能容纳人世间的所有痛苦。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能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

        不要抱怨生活!生活永远是公正的!你应该怨你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齐帆齐微课》 最近又再次阅读了路遥先生的《人生》一书。《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发表于1982年,发表后一下轰动全...
    我本悠扬阅读 4,274评论 6 30
  • 当我无意翻开路遥的《人生》时,我被开头引用柳青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3431c6c0c5f8阅读 1,352评论 0 0
  • 几年前,源于哥哥生日,揣摩着送他本书。经朋友推荐,初识《人生》,从此,便算是与《人生》,与路遥结缘。 初读《人生》...
    小喵佩齐阅读 1,696评论 1 4
  • 土地的宽恕 那是一个傍晚,还没有打雷,只听见低沉的、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从远方的天空传来,是的啊,雷雨就要到来了——人...
    蓉团子阅读 1,514评论 0 2
  • 将“人生”二字挂在嘴边多年,扪心自问,又懂得“人生”多少?适逢其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翻开了路遥著的《人生》。...
    月元阅读 3,025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