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早在几百年前,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在掌握现有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去模仿搭建另一个相似的肩膀。
学习应是如此,和学习直接相关的教育行业却在近期抢夺市场的竞争中,频频发生“抄袭”、“侵权”之争。无论是学霸君和科大讯飞对峙的抄袭事件,还是近期海风教育向河南海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商标侵权索赔,有专家认为,想从根源上杜绝此类现象,中国的K12在线教育品牌还需在自身品牌力塑造上发扬更多独特性。
回顾这两起事件,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依然反映了品牌自身的独特性还不足以给消费者留下清晰可辨的标签。前者,河南海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和海风教育相近的业务领域做宣传,因两个品牌名称中都有“海风”,就对部分学生和家长造成了误导。后者,学霸君认为科大讯飞抄袭了自家老师和学生的头像和宣传资料,会让学生和家长们以为这是被重复使用的教学案例,降低了品牌真实案例的说服力。
而想建立辨别度高的品牌属性未必是难事,首先可以从细分市场入手,在某一领域做大做强,在学生和家长群体中积累良好的口碑,借助真实教学案例的传播,让消费者在“细分品类 - 教学产品”之间形成强关联。其次,可以借助已拥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知名元素构建自己的品牌烙印。很多教育机构有大集团孵化背景和名师团队为品牌背书,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已被社会高度认可的特征,转化初有辨别度的品牌标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由上海交大昂立教育集团投资的嗨课堂,在品牌塑造上以目前上海最大、全国知名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为增加公信力。同时,嗨课堂也继承了来自交大的优质教研课件和体系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因其专业的老师团队、高效的提分方案获得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这种“大平台背书+好产品自证”的组合拳模式,更容易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好感。
有人戏谑3月27日华为和小米的发布会是“再次发布了iPhoneX”,但手机作为科技类的快消产品,衡量的标准最终还是可用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个培养着中国未来人才的行业,K12在线教育市场的竞争者们在抢占赛道之际,还更需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中做出创新和特色,让强有力的产品为品牌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