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看文章
1.为什么平时学东西很容易忘记?
2.对抗遗忘的3条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
正文
在学校的时候,可能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如果平时不学习,靠考前突击,那么即使考试应付过去了,考完以后知识也会以很快的速度遗忘。
虽然生活在现代,只要会互联网搜索,我们想知道的信息理论上都可以轻松展现在眼前,但记忆依然很重要。
因为记忆是思维中最基础的部分,像『思考、理解、应用、分析、创造』这些更高级的认知活动都基于『经验经历、知识储备』的记忆。
任何的学习,也都需要记忆一些基本的范式、概念、定义等。
然而“背诵→遗忘→复习→再遗忘”仿佛就是学习的噩梦,边学边忘,到了要应用的时候发现学的东西忘了一大半了。
那么,有什么途径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对抗遗忘呢?也许这篇文章会对你有所启发。
一。
建立有意义的连接。
首先是最重要的一条:人的记忆是基于意义的。
电影《千与千寻》里有这样一句话令我感触很深:
“曾发生过的事情是不可能忘记的,只是想不起来了而已。”
用在这里未免有些断章取义,但却使我思考:为什么想不起来?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人类的记忆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而形成「长期记忆」的关键是建立有意义的连接。它是记忆提取的路径。
在回忆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有效的组织和提取,需要我们的大脑有清晰的路径。没有连接,就提取不出记忆。而这种路径的建立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了解了记忆的原理之后,才延申出了巩固记忆的方法——联想、建立索引系统、视觉化、细节加工、转述等等。都是为了在大脑中建立有意义的连接。
这种说法有点绕,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每天会接触很多的信息——读书、看文章、聊天、听课......但真正能记住的往往很少。这就像看了很多书,觉得收获不少,过了一段时间,当别人问你这本书讲了什么的时候,发现自己只剩下模模糊糊的印象。
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看书的时候只是眼睛被动地从文字上掠过,缺少大脑的主动参与,没有对信息重组,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连接。
而如何建立起这样的连接呢?
常用的方法是对信息进行细节加工。
当我们看完一篇文章,听完一段话,学习一个知识点,如果我们希望记住它,
可以用这几个方法对信息加工:
转化为自己能理解的语言,重新表达(口头or书面),转述。
与已有的知识联系,想想有什么关联。
提炼关键词,精简信息,减少认知压力。(建议用XMind等思维导图软件梳理出层级结构)
二。
主动回想。
任何高效的学习都在强调主动性,而发挥主动的最常用方式又是提问。也就是,一切都是以问题为导向,先有问题,后又答案。
这就引出了要想达到好的记忆效果,在记忆的时候首先应该向自己提问,接着是主动地回想,然后才看答案。
复习最好不要把笔记、书看一遍,这个过程其实只是实现了信息的回现,不能说这样完全没用,起码效果是不够好的。
因为直接就看到了答案,没有反馈,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记住了。
而当你通过问题(或关键词)主动去回想答案是什么,无论最终是否能够回想起答案(或记忆),记忆肯定比直接看答案深刻。
回答问题、通过关键词去还原补充内容,用想代替背,既可以建立联系、加深理解记忆,也能锻炼语言组织能力。
如果发现自己没法回答,想不起来,可能就会重新去学,创造再次记忆的机会。
三。
间歇性重复。(spaced repetition)
大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记不住,而是忘得太快了。
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是,即使是长期记忆,也并不意味着它是永久记忆。
人类的大脑有个「不用就会忘记」的“毛病”——记忆如果不是经常被唤醒,很多年过去,你大概想不起来每一个小学同学的名字了,而这在当时来看是属于长期记忆的。
当然,具体的程度因人而异。
即使是「记忆大师」们用到的诸如『记忆宫殿、故事串联、配对联想』等方法,也离不开多次重复来巩固记忆。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 的研究发现,距离新信息输入大脑48小时后,记忆保有量就会从刚开始时候的100%遗忘到只剩下大约27%。
随着时间延长,遗忘不断发生,并且速率先快后慢。
所以面对不可避免的遗忘,我们能做什么呢?
复习,在彻底遗忘之前,每间隔一小段时间就重温一遍。(emmm...这不是废话吗...)
前提是这个东西值得你去记住。
而通过间歇性重复,会发生一个很有趣的改变:在没有间歇性重复的习惯时,时间越久我们记得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而当我们有了间歇性重复的习惯后,因为经常重现,时间越久反而记得越牢固。
总结一下,对抗遗忘的3条规律是:
建立有意义的连接——深度加工,转化为自己能理解的语言,可以用Xmind等软件做思维导图使信息结构化
主动回想 —— 靠问题&关键词,先尽力回想,然后才看答案
间歇性重复 —— 在彻底遗忘之前,每间隔一小段时间,就重新温习一下
而这3个规律并不是相互割裂的,每一个也都涉及到其他很多的东西。
但其实,只要借助一个工具——「Anki」,就能将它们方便地结合到一起了。
官网首页对Anki的介绍是这样的:
它可以记忆任何东西
它可以在任意平台运行
它将大大提高你的记忆效率
这意味着你可以用它来记忆语言文字、符号、图片等多种学习材料,
并在Windows、Mac、Linux、安卓、iOS平台以及网页版同步数据,
而软件会根据算法智能筛选,只复习你即将忘记的材料。
而它的使用逻辑也很简单:
1 制作或导入卡片(记忆库)
2 打开「记忆库」,看卡片正面的「问题」
3 根据问题,主动回想答案
4 点显示答案,看卡片背面的回答
5 根据记忆掌握程度,选择卡片难度,Anki会自动安排下一次复习时间
一般是在电脑上制作和导入卡片,然后同步到手机上。
每天软件会自动安排需要复习的卡片,只要碎片时间在手机上打开Anki,就能随时随地复习了。
只要按时完成学习进度,一段时间以后,你对卡片的熟悉程度会有质的飞跃。
如果偶尔有几天忘记刷卡片也不必有压力,它不会像其他背单词软件那样随着学习每天要复习的卡片越来越多。只是将卡片搁置,复习周期往后移,每天的复习量上限根据你的设置固定不变。
尽管Anki配备了许多自定义选项和扩展性插件,可以很个性化(customizable),网上也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教程(知乎专栏、Anki中国...)。
但要注意的是,互联网上的资源远远超过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所能承受的范围,所以使用任何工具的逻辑应该是带着某种需求,先想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最好看完攻略就能马上把方法用起来。
如果只是用来巩固记忆,把最基本的几个功能用好就够了,重要的还是信息的输入与加工过程。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我也写了个简单的指南(从下载安装到简易的批量导入卡片)。获取方式如下图,各位可以按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