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拾起了久违的心理学,分享一下!
如果有带过或者正在带小朋友的家长一定会深有感受,2~3岁的孩子特别难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仅特别好动,而且会经常对爸爸妈妈说“不”。很多爸爸妈妈都会觉得自己家的宝宝变坏了,于是开始对宝宝强行矫正,甚至有些激进些的爸爸妈妈开始了棍棒教育模式!宝宝顿时不开心了!
事实上真的是宝宝变坏了吗?当然不是,学过心理学的朋友就会知道了,2~3岁宝宝开始了心理学上所说的“第一反抗期”。与一岁多的时候相比,此时的宝宝自我意识增强,各方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他们开始表现出独立的愿望,急于表现“我能行,我长大了”。他们的反抗行为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力图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是这一时期十分正常的表现。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时期,认为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独特的发展任务。如果外在环境有利于个体顺利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人格就会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外在环境妨碍了个体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个体就会出现发展“危机”,形成不良人格,并妨碍后来各时期人格的健康发展。而2~3岁的孩子对应的优秀人格是独立性,若是家长剥夺了孩子探索及表现的行为,那么就会建立起孩子依赖的不良人格类型。所以这个阶段爸爸妈妈最重要的是既要注意满足宝宝独立的需要,又要给予足够的爱与保护。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会觉得心理学对我们的人生还是有挺大的指导意义的呢,最后想起了大学时发展心理学的老师说过的话“学习了发展心理学,对于你们来说已经来不及了,但是你们的孩子是幸运的。”
以后我还会接着更新心理学相关的文章,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