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从去年7月31日辞职到这个时候,成为自己口中的自由职业者已经一年了,是该总结下,我到底收获了什么?
去年下定决心辞职,其实也算不上勇气,只不过有些厌烦工作罢了,当然最主要是业余收入已经大于工作收入,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人人都想成为自由职业者,或许看起来比较光辉和自由,其实更多的要求自律和坚持学习以及多元化和可持续的发展。
收入4倍增长
谈收获,我还是想先谈谈钱,在这1年的过程中,我赚钱的项目还是挺多的,当然很多人通过朋友圈似乎也看不到我是怎么赚钱的。
刚开始的半年里,很多事情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于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混圈子,渐渐的打造出来一点点影响力,到后来的收入来源就有:广告,签约作者,资源中介,社群,分答,饭团,答疑,分享,销售,公众号流量赞赏等。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是辞职时候的4倍左右,对于1个毕业已经2年的人来说,算不上太多,在武汉买房也比较难的,但是好在一切也刚刚开始。
找对标签,树立行业影响力
一个人想要让别人认识你,对你有一点的印象,那么就要给自己打造一些标签,让别人想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能想到你。比如我给自己定的几个就是:新媒体和社群运营,校园营销,高校社团管理,连锁门店管理等。说这些是你的标签,那么应该怎么去证明呢?拿成绩说事是最好的,我们不但要晒出自己的成绩,同时还要分享自己的经验,一个人有能力做出来是好事,但是如果你说不出来自己是怎么做的,大家怎么信服你呢?如果你不能帮助别人成长,谁愿意跟你混呢?
只有我们找到自己所擅长的,在这个领域内不断的去通过各种方式,才能慢慢建立自己的影响力,有朝一日能分得一杯羹。
分享助力打造个人品牌
从去年8月开始,接到第一场付费分享,到现在我已经累计做过30多场线上和线下分享,覆盖超过5000人次。从免费到付费,从线上到线下,从学校到政府,一步步走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能够影响到这么多的人,最近初步达成了一个千元每小时的分享和211高校的线下分享。敢于接分享是一种勇气,但是真正分享的过程前中后又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东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分享的东西对大家有实用价值。也是因为一次次的分享,才让自己有了一点点的知名度。
抓住机遇努力前进
过去的一年里,庆幸自己抓住了很多的机会,收获最大的就是进入了知识型IP训练营。因为在这个群体内,找到了一些前进的方向。在去年8月开始的时候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后来抓住互推的机会,2个月内突破5000粉丝;在二期的时候又抓住了分答的机会,用了100天时间,回答了1000个付费问题,不知道能不能排到回答问题数前100名呢?在三期饭团流行的时候,一周内通过分销赚取了1000多元的收入。当然机遇远远不仅是这些,但是我想机遇来的时候真的还是需要我们有所准备,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粉丝和影响力,或许也不会有上面的一点小成绩。除了积累,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勇气去向上攀登和努力。
社群连接无限可能
都说2016年是知识付费元年,为此我也花费近万元,加入了一些社群。在知识型IP训练营收益最多,一路走到第三期,见证过很多人的快速成长,大家一起每周一晒,一起聆听大咖分享,一起互帮互助,成为良师益友。此外还有运营研究社,对于运营人来说绝对算的上是一个良心社群,群氛围和质量都是很不错的,很多人不计回报的为社群付出过很多,我在这里的收获之一,就是拿到了很多的周边礼物。还有运营公举小磊磊的社群,答疑氛围很不错,最重要的他比我年龄小,比我赚的多,还比我帅。最后就是新媒体营销的周选,在这个群里认识了很多运营圈的大佬,他也是一个很实在的人,感谢一直以来的支持。
除了线上社群之外,还有很多线下社群也还是不错的,比如BM大本营,拆书帮,罗友霸王课等。特别是对于一线城市的小伙伴来说,机会很多,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可以去参加各种社群活动,去学习知识,培养兴趣爱好,交友等等。
说完我参与的这些社群,在这些社群里面收获的不仅仅是人脉,还是友谊。大家互相关心和支持,在社群里不仅仅是答疑,还有商业合作,以及线下聚会,加入一个好的社群真的是连接无限可能。
打造口碑才有好人缘
在圈子里混,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除了有较高的能力以外,更多的是需要有好的口碑,那么口碑从哪里来呢?最重要的是少说多做,少说别人的坏话,多用实际行动去表达自己的关心。
比如积极的组织各种聚会,帮助大家进行线下链接;比如为别人的喜事发红包,为别人的不开心带去自己的关怀和鼓舞;为大家的问题主动出谋划策;为朋友的需求去牵线搭桥;为好友的帮助,记得感恩和回馈。
只要你去做,总会有人记得你的好;只要你敢说真话,总有人能理解你的好;只要你够好,大家都会知道你好。
打造一个好的口碑,让我建立的付费社群有了426人的加入;因为有一个好的口碑,我的朋友圈一条最高产生了922个赞;因为有一个好的口碑,我的公众号有超过20%的微信好友愿意关注;因为有一个好的口碑,每个月帮助好友解答问题,收到他们自愿主动发的红包和礼物都超过千元;因为有一个好口碑,我每天都能收到好友的提问和咨询,从来没间断过。
虚名是逐利的的一个条件
在过去的一年,也收获了很多头衔,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不值一提,在这里见到提及下:微博自媒体,头条加v,头条问答签约答主,分答认证答主,日事清-时间管理学院高级讲师,运营研究社分享嘉宾等。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力是一方面,但是也需要虚名来衬托你自己。
吃喝玩乐在武汉
除了学习和交流赚钱以外,对于吃喝玩也还是必要的,过去的这1年,看了近30场电影,对于我来说一般只享受过程,看完也就看完了,以后有必要考虑写点影评什么的。吃这方面不算太多,但是跟着武汉的微博大v还是享受不少福利,经常会有免费的试吃,试玩机会,最近也送出了很多免费的音乐会和戏剧之类的门票,组织了一个武汉吃喝玩的小圈子,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圈子里面得到一点小实惠吧。
多平台写作积累功在平时
除了大家看到我在这个公众号号上偶尔的更新文章,其实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知乎上回答了十多个回答积累了400多关注;在简书上积累了200多粉丝,500喜欢;在今日头条上已经加v和签约;百家号,网易号,搜狐号,一点号,大鱼号,企鹅媒体号等也在同步更新一些文章;微博玩的不多,过去一年最多的时候恐怕是转发有奖中了差不多10次,有一条微博超过一百万阅读。
大家不管在上面领域,都需要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东西,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当别人搜索到某一领域的时候可能就会关注和联系到你了。比如每个月都会有人从知乎上来加我询问一些问题。
自由职业这1年,我收益良多,对于一个工作只有一年的人来说,实属不易,未来的我或许还会坚持一段时间的自由职业,或许会创业,更多的或许会考虑再去工作一段时间。但是,不管在哪里,付出总会有收获的,希望能继续和大家一起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