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第二天读后感
由于饥饿、瘟疫、战争已经不再是威胁人类三件头等大事,人类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人是不可能有真空的,自然会有其它东西填补到人类的日程安排中,那就是人类的生命,人类将战争的矛头指向延长人类的寿命甚至达到永生。
从来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是,人总有一死,无论是疾病、灾难或是老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人体的器官、细胞、各类机能也会逐渐衰弱,直至无法支持人类的生命。随着医疗及生命科技的进步,基因技术的发展,在近100年里,人类已经成功地把平均寿命延长了几乎一倍,那么在饥饿、瘟疫和战争已基本消失的今天,没有理由不再进一步,把寿命再延长一倍,达到150岁,然后再延长,直至永生。
Google已经创建了一家新公司,投资20亿美金,专门负责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目标很明确,与死亡作战,也许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这个公司可以研发出一种药,吃了或注射之后,可以把人的生命延长几十年,再这几十年内,继续研究,继续吃药或注射,继续延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发的深入,最终人类总会打赢死亡这场仗。
看到这里,我在想一些伦理和道德方面的问题,如果人类成功研发出这种药,但产量稀少,价格高昂,那么应该是让有钱人,就是买得起这种药的人吃还是应该让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比如诺贝尔获奖者吃呢?再进一步,如果我买得起这种药,但只买得起一颗,我会把它自己吃了,还是会给我儿子吃呢?早上我的想法是:一定会给儿子吃,那么然后呢?如果他吃了,我死了,他会不会觉得欠我什么,一直生活在压抑和内疚当中,身体虽然可以永生,思想呢,会不会因为这样想而为了实现我的愿望做很多自己不感兴趣甚至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抑或是由于不会死亡,人生没有终点,也就没有目标了?特里.伊格尔顿在《人生的意义》中写到“人生即是死亡的预期。我们只有心怀死亡才能活下去”,没有了死亡,所有以前人们所追寻的伟大、信念、永恒还存在吗?
好在我暂时还不需要为这件事过于操心,还可以有意义地过好每一天,继续追寻我的目标,我的理想,我的愿望,诗和远方仍然在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