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交流,可添加本人微 信 号:dryse66
知道柳比歇夫这个人是通过阅读李笑来的《时间的朋友》一书,李笑来在书中赞叹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所以就将《奇特的一生》买了回来研究,将我的想法记录在这篇文章当中。
一、柳比歇夫记录的是什么?
买这本书之前我以为柳比歇夫记的是日记,就和曾国藩一样,只是方法和形式不一样而已,但拿到书研读后发现不是这样,《奇特的一生》是格拉宁(本书作者)在柳比歇夫去世后所写,属于个人传记类作品,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全部,它只是书中的一个部分而已。
柳比歇夫记录的严格来说并不是日记,而是时间支出,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时间管理了。与曾国藩相似的是他们都是记载什么时间,在哪里,做了什么事,读了什么书,写了什么东西,见了什么人。但曾国藩更加注重“事”,用来监督自己,三省吾身,而柳比歇夫更加注重时间,他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更加高效的工作,他的纪录说是日记,还不如说是账本,只是这个账本记录的是时间而已。
二、柳比歇夫为什么这么牛?
柳比歇夫应该算是时间管理领域的大神级人物了,他五十六年如一日的践行他的时间管理法,工作效率极高,一生工作成果惊人。当代许多时间管理的大牛都参考过柳比歇夫的方法,并加以改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之所以在这里说这些,因为任何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没有最好的,柳比歇夫的做法有且仅有他一人能够完全做到,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是好的,但这不代表自己不用脑子,生搬硬套,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柳比歇夫记录的是什么?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记录,另一个是总结。关于总结这一块下一次再讲,先把记录部分讲清除,以下是从文中节选的部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鉴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以上就是柳比歇夫时间日记中的一段节选,他的格式是日记+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他将一天中有效的工作时间分为10个小时,分成3个单位,对应到三类工作上面,第一类包括写作、研究和例行工作;第二类包括非科研型的活动;第三类则是需要创造力的任务。
每项活动占据的时间必须与其重要性相对称。除了工作,休息、看报、散步等,所有互动花费的时间都要记录在日记中。而且他记录的是纯时间,也就是真正用在有效工作上的时间,而不是毛时间,毛时间则是从一项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其实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并不复杂,或者说至今为止世界上的各种时间记录方法都不复杂,毕竟时间的流逝方式是永恒不变的,一看就懂。难的是要坚持不停地记录,能做到的人很少。
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人都已经把时间记录和管理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每天刷牙穿鞋一样理所应当,柳比歇夫五十六年如一日的坚持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从没有一日间断,就算是他儿子战死沙场也没有中断,甚至在日记中没有丝毫反映,在他的时间日记中永远没有感性的东西存在,只是客观的记录时间,如果他将时间统计法只当成是一种外在工具,不可能坚持的下来。
四、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有什么作用
柳比歇夫通过时间统计,让他获得了对时间的敏感,人类天生就对如像时间一样抽象连续的东西感知度较低,如果将人关到一个黑屋子里,时间一长,他肯定就会完全丧失对时间的感知能力。而柳比歇夫通过时间统计法,锻炼出了十分敏感的时间感,不需要看手表,他就能够感知到时间的流逝,误差很小,就像李笑来说的,时间和柳比歇夫是朋友。
通过时间统计记录,当然可以找到自己的时间黑洞,从而有针对性的将它们利用起来,就是书中所讲的时间一切的“边角料”都是柳比歇夫利用的武器。
在我们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早已碎片化,时间黑洞更是多的吓人,看新闻、发微信、刷朋友圈、看微博,我们自以为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其实它们都悄悄溜走了!就算是柳比歇夫自己,每年的工作效率也有所波动,工作中的一些分心他也无法避免,修炼到他这种程度的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人呢?
柳比歇夫通过长期对自己工作的内在观察,对自己的工作进度和效率有十分精准的把握,他可以很精准的规划出自己的年度、甚至许多年的工作计划,甚至他一生的工作计划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而且最后实践出来的结果也基本相符,这种预知未来的能力简直令人惊叹,他是真正的做到了通过把握时间而消除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相比我自己,连每天的工作计划都制定的不科学,年度计划更是望尘莫及。我隐隐觉得这种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柳比歇夫有一套稳定的内部系统,他科学、层次分明、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达到了可以抵御外部风险的作用,而这套稳定系统的核心就来自于时间统计法。
更多交流,可添加本人微 信 号:dryse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