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在我脚下,国策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句话。
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
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
每次听到这首老歌,合着旋律,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大秦帝国那个伟大的铁血文明时代,也会感叹: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今天我们就聊一聊秦始皇。
秦始皇的身世本身就是一本精彩的小说。秦国在商鞅变法后,从一个非主流的西陲小国一跃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经过秦孝公、惠文王两代君主后,第三代君主昭襄王,也就是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嬴稷继位,结束了纵横外交为主、军事为辅的局面,任用白起拉开了大进攻序曲,打得六国溃不成军,长平一战,最强大的赵国主力被尽灭,若不是因为白起死于政治斗争,六国有可能撑不过昭襄王任期。昭襄王活了75岁,在位56年,后期在其他诸侯国的联合打压下,丢失了很多战果,秦国也陷入了不利局面。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征伐频繁,于是产生了“质子外交”:一国国君将妻子、子女送到另一国充当人质以示妥协。连昭襄王嬴稷本人也在燕国做过质子。如果按照正常的继位顺序,秦始皇的希望非常渺茫。这正是因为昭襄王活得久、在位时间长,熬死了两任太子,使得继位格局发生了逆转,第三任太子也就是秦始皇的爷爷接班时已经52岁且即位2年便一命呜呼,那个在一直在赵国漂泊的质子秦异人在大商人吕不韦的资助斡旋下成功回国继位,为秦始皇执政铺平了道路。讲到这里,那个最有名的“投机商“吕不韦终于粉墨登场了。秦始皇的父亲在赵国做质子时,不仅继位希望渺茫,而且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但吕不韦看好异人,不仅在他身上投入全部财富,而且把自己最喜欢的歌女赵姬介绍给了异人,这个歌姬生下的孩子取名嬴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始皇帝。秦始皇出生时,秦昭襄王尚在位,也就是当时的秦国国君是秦始皇的老老爷,由此可见吕不韦做了一笔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牛逼的一笔风险投资,即使美国的金融大鳄的操作与之相比也弱爆了。秦异人和他母亲一样,也只做了两年国君就死了,年仅32岁。这样,秦国的国君之位落到了年仅13岁的嬴政身上。由于年幼,秦国的权力实际上旁落到了嬴政的母亲和商人吕不韦的手里,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9年。嬴政22岁加冕成人、开始亲政,并先后除掉了“相国”吕不韦、与太后有染的嫪毐,囚禁了反对自己的母亲,一举掌握了国家实权,重新整肃内政,并开始了统一大战,经过10年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大一统。
秦始皇的确切身世现在仍是未解之谜,制造这个谜的是大史学家司马迁,他在《史记》中说,赵姬才跟了异人9个月,嬴政就从娘肚子里出来了,不是吕不韦干的,是谁干的?所以嬴政真正的爹可能是大商人吕不韦,一下子让秦始皇的身世成为后世的“笑谈”。实际上,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在最讲究血脉纯正的帝王家,这种问题是绝对不会马虎的,一贯标榜正统的司马迁,编织了一个巨大的“阴谋论”!这一点连“大儒”司马光都“不信”,他在《资治通鉴》中认为非秦王室骨血,能够坐到秦王位置上的几率,不到万分之一。其实,大家只要稍微理智一些,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端由。从秦以后,中国历史的笔杆子和话语权掌握在儒家手里,秦始皇因为“焚书坑儒”,早已成为儒家眼里的“万世仇人”,所以只要关于秦的论述都冠以“暴秦”标签,对大秦帝国“崇法抑儒”的做法恨之入骨,亮煌煌的史书成了儒家发泄的重要平台,也误导了后世的视听和判断,扭曲了历史的真相,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对大秦帝国的看法还是有失公允。
史书在那些掌握笔杆子的人手里可以扭曲,但是活生生的事实是永远无法抹杀的,秦始皇的伟大不会因为种种评论就被埋没,只会越来越散发出耀眼光芒。特别是今天,我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而两千年前的秦国就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治理框架,仅此一点,就足以让我们敬畏。秦始皇的功绩几乎都是开旷古之先河,为后世中国2000多年的发展起了头、奠基础。
第一,首次一统华夏。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从秦国先君们手中接过接力棒,结束了中国500多年的诸侯纷争的局面,实现了无数君王孜孜以求的梦想,而且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大大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版图,奠定了中国的国土框架。周王朝的疆域只限于黄河中游,战国七雄各自开疆拓土,疆域扩大到了黄河、长江以及桑干河三大流域的大部分。但嬴政统一后,上将军蒙恬率30万“秦国锐士”把强大的匈奴逐出北方的河套地区,不仅消除了首都咸阳的安全威胁,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国土面积。当北方的河套被并入版图后,秦兵团立即排山倒海般南下,嬴政派赵佗率50万军队进入南方广袤的蛮荒地区,击溃了强悍的土著民族的反抗,在丛山峻岭、恶雾毒虫的原始地带建立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几个郡,并对南方地区进行了持续开发,而且这支50万人的部队被秦始皇牢牢地钉在南方进行开发管理,在后来秦王朝内乱的时候仍然执行始皇帝的命令,始终没有挥军北上,可见秦军的执行命令的纪律之强,如果这支军队违令调动,或许历史会重写。经过嬴政的努力,秦王朝基本征服了当时中国人已知的全部世界,总面积在300万平方公里左右,华夏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比西方的亚历山大帝国还大的空前广袤的帝国,而且没有昙花一现,始终屹立不倒。
第二,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国家运行体系。赢政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创造了“皇帝”的称号,他不再称为国王,而改称皇帝,这是“皇”、“帝”第一次结合为一个专有名词,代表国家最高元首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嬴政自称“始皇帝”,还为自己创了一个新称呼“朕”。在中央,通过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远不像我们想象地那样简单;在地方,按照商鞅变法时在秦国所定的制度,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把帝国划分为41个郡,郡下再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郡直属中央政府,极大加强了中央的控制力,这是一个划时代突破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土地,没有奴隶群,如此巨变敲碎崇古的儒家利益的饭碗,也埋下了帝国动荡的种子,但郡县制却成为未来几千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人类文明国家的一致模式,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从此在中国境内的文字、尺寸、升斗、斤两以及车辆的轮距完全一致,奠定了中国人万世大一统思想观念,构建了影响后世两千余年的单一制中央集权帝国的基本格局。
第三,大项工程泽被后世。除阿房宫外,秦直道、万里长城、打通大庾岭、开凿灵渠运河都是泽被后世的伟大工程。举全国之力修建了“高速公路”秦直道,北到辽东郡(辽宁辽阳),南到长沙都(湖南长沙),像蜘蛛网一样密布全国,公路宽五十步,每隔十米种植一棵松树或柏树,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林荫大道,构成“条条大路通咸阳”的壮观,不仅有利于武装部队的机动性,而且极大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促进了国家的融合交流。在原先各国的边防长城基础上,进行了衔接新建,形成了东起辽东郡(辽宁辽阳的东南),西到临洮城(甘肃氓县)长达两千余公里的“万里长城”,匈奴以及后来代之而起的其他北方蛮族若入侵中国本土,必须攻破长城、承受重大的死伤,成为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打通大庾岭,用双手在岭上辟出一条山道,使长江流域跟珠江流域豁然相通。开凿灵渠运河,穿过野蛮部落和巨山峡谷,连接起长江的支流湘江、珠江和桂江,使南北交通发生颠覆性变化,船只可由帝都咸阳(陕西咸阳)出发,直达南方的海口番禺(广东广州)。开凿了鸿沟运河,连接了黄河、淮河与长江。这些伟大工程,绝不是头脑发热、浪费民力,都是泽被万世的民生工程,我们应该高山仰止,而不能头脑简单地将其作为挞伐所谓“暴秦”的理由。
当然,人无完人。始皇帝错信方士,服仙丹、求仙药,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加上制度上的漏洞,使得赵高这样的权臣祸乱朝政,大好的局面瞬间失控,如果不是二世而亡,也许中国历史的发展将会完全变样。时光流逝,世间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跨越千年延续至今,一个统一的强盛的民族从此屹立在世界东方。始皇基业,功在千秋,利在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