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坐班车上班以后,早晨经常会上演百米冲刺的景象。估计如果以前上学时的体育老师看见我现在百米冲刺的速度,一定会惊掉了下巴。
以前单位离家近,早上总是可以悠然自得的步行上班。现在离家很远,又需要坐班车,心里总有几分抵触的情绪。所以每天早上总是在家里尽量拖延磨蹭到最后一分钟,才会大踏步冲下楼去等班车。往往总是人和车同时到站,这个时候自己总会洋洋得意,看自己多厉害,半分钟也没有耽误。
突然想起现在网上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叫年轻人上班的极限洗刷。我想我应该属于中年人上班的,极限坐车。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这属于一种拖延症,但我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其实我是一个急性子且又安静的人,有时我会觉着自己很矛盾,做事情方面总是不喜欢拖泥带水,但性格又不是干练型。
就像早晨我宁愿把时间放在家里,哪怕坐在家里发会儿呆,也不愿意把时间放在站点等车。这要说可能算是一种上班抵触吧,或者是工作疲惫?
年轻时上班,下了班总是最后一个走,这觉得理所当然。哪怕课上得再多,也不会觉得疲惫,做了再多与自己无关的工作,也不会觉得委屈。那个时候有着年轻人的干劲儿,斗志昂扬,一往无前。
而如今现在的我只喜欢安静的待在一禺,享受孤独和宁静。有时我反思自己,这种“格格不入”到底是否正确?但我又的确很享受这种“格格不入”带给我的宁静。
我想就这样吧,我本就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如果让我热烈地参加某种讨论某种活动,或者是经营某种人际关系,我反而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很喜欢陶渊明的那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在社会的大浪潮中做好自己,顺应本心,不骄傲也不自侮,如此方可做一个内心丰盈之人。
庄子也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工作中,早已不会因为多得一个荣誉,少得一个荣誉而感到骄傲或者沮丧。不知这种感觉是看透了还是疲惫了,不论哪种,姑且先认为自己已是心如止水,定力有所长进吧。
做自己应该做的,不强求,不非议。
“命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所得,所不得,皆不如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