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高美与代表作:《心灵的外衣》
2002年5月15日,奥地利萨尔兹堡的大主教委派安娜未为保罗教皇二世(Holy Father)的82周年纪念创作一个雕塑。在这一天,他们都聚集到了圣彼得广场的教堂大厅,来把“心系世界(Heartof the World)”献给保罗教皇二世。
当安娜坐在大厅座位上等待轮到自己拜见教皇的时间里,在罗马的耀眼阳光下,她有足够的时间来在内心深化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穿着白斗篷的人坐着,他因为承受苦难而弯曲着身子。当最终轮到她的时候,她差一点就晕过去了,觉得自己终于遇见了这“整个世界的良知”。
保罗教皇二世用有点虚弱的语气感谢安娜为他创作的这件美妙的礼物,并大声朗读了雕刻在底座上的以西结书(Ezekiel)中的话语:“请丢弃你的铁石心肠,而我将为你换上一颗善良充实的心灵”,这是普遍的对怜悯的呼吁。
从那一天起,这个白色斗篷的形象就一直萦绕着这位女雕塑家。几年后,它就以实质化的实体形象在其作品“心灵的外衣(CIoak of Conscience)”中重新面世。
今天,这些模范人物们留下的“良知”仍继续在全世界散发着能量。也许,现在他们的能量主要集中于斗篷上了。每一个拜访者都能够基于他们自身的情绪和智力状态感受到这种能量。因此,它也就成为了个人良知的一面镜子。
安娜・高美与中国
安娜・高美对中国文化怀有很深的感情,现在担任着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的国际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特聘雕塑家。早在5年前,她就接受吴为山教授的邀请,为中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比如耸立于广州科学家雕塑城的科学家加利略铜像,立于中国雕塑院的体育题材雕塑作品,以及她为南京青奥会雕塑群落贡献的智慧等等。今年6月,安娜・高美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创作的“丝绸之路”主题大型雕塑就安装在中国馆的门前。她喜欢这东方的礼仪之邦,在老子关于天人观、孔子关于伦理观的哲学境界里,她获得灵感。用她自己的话说应是获得“象征了良知的一个特定方面的能量”。
作为蜚声世界的顶级雕塑大师,安娜高美的作品充满了宗教般神话的色彩。“雁巢收藏”所展出的六件安娜高美的作品,更是其作品中的点睛之作。
安娜一高美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捷克克鲁姆洛夫。少年时钟情美术却因一场车祸,走向雕塑之路。她第一个得到“普雷米奥一米开朗基罗”奖的女性艺术家。在众多作品中,安娜一高美最引以为傲的就是那尊名为“心灵的外衣”的雕塑。“心灵的外衣”原作是一座高5米,重50吨,内部和外面都有雕刻,人们可以走进雕塑内部欣赏的大理石雕塑,这在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安娜说,希望通过这件作品告诉人们,人的一生是空荡荡的,需要爱、需要情感去填满,需要我们不断追求美好的事物。次展览,这尊“复刻版”的小型铜塑就安放石景宜文化艺术馆前面的广场。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震撼的造型吸引路人驻足观赏。
由于安娜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学校素描和绘画,同时钟情于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传说与舞蹈、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安娜一高美在雕塑艺术带有强烈的神秘和预言感,凝重的气氛通过各种材质无声流露,形成直问心灵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思考。她笃信爱因斯坦的名言:心灵很强大,它可以改变一切东西”。这正是安娜一高美相信心灵力量的原因,她把要表达的情感和能量灌输到我的作品中,而观众也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这些力量和意念。
2015年10月12日,“安娜・高美雕塑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安娜・高美的雕塑不仅重新接续了一种优雅、典范的雕塑遗产,也是对现代主义雕塑的一种修正,她把这些生命体验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以诸神显现的方式阐释了雕塑的生命力和作为新文化的源头重启,这些作品既是关于身体存在的体验,也是人类价值的呵护与守卫,它们是通向灵魂的载体,是雕塑的实质的体现。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教授说道:“我赞美安娜・高美,不仅仅因为她对西方文明的继承落实于雕刻与绘画,还在于她在孔夫子的仁慈中找到了‘人性的指路明灯’。因此,我读懂了她为什么如此喜欢中国。”可以说,安娜・高美的艺术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所谓“融合中西”来概括,她的作品是在完成她对生死问题思考,对终极价值关怀与追问的艺术体验,而这种超功利的生命运动正是她在中国寻找知音的动力所在。
策展人王春辰则在安娜・高美的雕塑中看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美术史话题,即:艺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如何看待传统与经典、如何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来成就今天的艺术。他说:“第一次看到安娜・高美的雕塑作品,即被其典雅的品质所吸引,一下子与经典的欧洲雕塑联系了起来。但高美并不是重复古典雕塑,而是增加了自己的生命元素在里面。”
“高美的雕塑正是在一片消解经典写实雕塑的语境下鹤然而立的。对于中国今天的雕塑艺术而言,高美有着一番启示意义。尽管在中国的雕塑教学中,依然以写实为主,但此写实不是彼写实,并不是雕塑得像就是写实。写实也是有风骨和传承的,同时也有吸收和借鉴。中国的写实雕塑尽管来自欧洲传统,但并没有将写实的精髓贯彻到底。客观地上说,中国的写实雕塑还相当地粗犷。
“高美的雕塑源自欧洲古典雕塑传统,是一种经典范式的传承,但艺术家高美不是简单地传承经典,她已经由现代主义对经典雕塑的断裂里走了出来,重新去接续一种优雅、典范的雕塑遗产,特别是她生活在一个战后重建欧洲的新文化的时代里,以自己的多个文化地区的生活经历为这种新文化做了注解――这些不同地区与国家的经历是一种新文明的质素,高美将它们化为她的雕塑养分。
“安娜・高美说‘我在我雕塑中诉求什么?将生命中每一种空虚的失落面目转化为优美的舞蹈”,她是在追寻人生的意义,她得到启示她有一个使命去完成这样的意义,她找寻良知的力量,一种源自灵魂的神性。这是超越技术的学习,我们对于中国语境下的雕塑创作与实践要鼓励这种心灵的启蒙和呵护,这才是根本。高美的雕塑再次说明历史的进程的多向度和多种现实状态,也促使我们对艺术的坚守更加坚定――经典不可抛弃,传承有赖新人,创造自有法度,当代方向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