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贾宝玉【修订版】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第一主人公,更是红楼大观园里一个别样的存在。
如果说林黛玉是曹雪芹饱含着血泪同情塑造的人物形象,那么,在贾宝玉身上则更多的倾注了曹雪芹的理想和激情。他是曹公用尽毕生心血和才情创造的艺术形象。熔铸了他的性格追求,代表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体会。
脂砚斋曾经这样评价,贾宝玉是“古今第一未见之人”,她说“不独于世上不曾亲见这样的人物,即阅尽古今小说传奇之中,也未见这样的文字。”贾宝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特立独行的一个。也是最值得分析品味的典型形象。
所谓典型形象,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他有典型背景,典型性格和典型故事。是作者最真挚的表达。
人世间,一个人不通事务,不被理解,被人们视为异端。总结一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他有性格缺陷,二是他思想超前。前者就是个傻子;后者诸如哥白尼,伽利略。就是个先贤。
在封建世界里,贾宝玉,无疑是一个异类,他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他被冠以“狂,疯,痴,呆,傻”的标签,而被“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在他身上,有着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品味思考,值得玩味。
今天,刘老师带你去研读贾宝玉,体悟曹公通过贾宝玉告诉我们的人情世故,社会炎凉。
我是刘老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刘老师。
如同林黛玉的出场,曹公也同样以浪漫的文法讲述了宝玉的由来,这是一个荒诞神奇而又寓意深刻的故事:
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炼成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大石,结果单单剩下一块,被弃置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这顽石自经女娲历练,灵性已通。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天,遇着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点化,原来高十二丈见方二十丈的庞然大物,缩小如扇坠大小,可佩可拿,而且鲜莹明洁,如同宝玉模样。便带它到昌明荣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一遭。
于是,石头城中,荣国府里,诞下一位公子,他一落胞胎,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这就是那个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顽石幻象。
诗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世,倩谁记去作奇传?
本来一块顽石,无知无觉,无情无爱。坦荡于洪荒野际。平静安宁,悠远恒久。偏偏通了性灵,有了感觉,有了爱恨灵魂。他享受了人间诸多美妙,也要经历人间的种种痛苦。但顽石最终只是顽石,宝玉为假。最终他还是要回到他来的地方。这正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圆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一如人生的种种轮回,一种悲戚的宿命。让读者深思。
分析人物,必先从人物形象入手。请先看这段描述。冷子兴这样为贾宝玉出场做了这样的铺垫:“万人都这样说,因而他祖母爱如珍宝。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独那太君还是命根子一般。说来又奇,如今长了十来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似乎,各种怪癖,集合在宝玉身上,未见其人,先听其“癖”
我们的公子,便在这千呼万唤中,缓缓而来。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我们才通过林妹妹的眼睛见到了宝哥哥的完整形象。
带着种种奇怪的传说,带着前世的宿缘。王夫人嘴里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整天“有天无日,疯疯傻傻”的贾宝玉,在林妹妹的眼里闪亮登场:
宝玉出场时,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换了衣服的宝玉:
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含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一开始,这丫鬟的的禀报尤其显得不寻常。“笑道”这是一贯的形态。显示了在宝玉的心目中,似乎少有主仆、尊卑的区别。对丫鬟的这些看似毫不经意的叙写交代,暗示出宝玉的平易随和而又超凡不俗。
黛玉眼里看到的,这哪里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这分明是一个颜值爆表,身份高贵,观之可亲的小鲜肉欧巴。
一种亲近感已经油然而生,前世的宿命使林黛玉大为疑惑:“这个哥哥在哪里见过?为何眼熟至此。”一种情愫已经不可遏制的占据了黛玉的全部心灵。成为宝黛玉之爱的发端。
【宝黛初见的视频】
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宝玉的形象日益完整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纵观全书,宝玉之可爱,集中表现在热爱女性,尊敬女性,崇拜女性上。
这是贾宝玉这个典型形象的集中表现。他的这一个特点贯穿了全剧,从未改变和动摇。
文章开篇,曹公便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木石前盟的传说,又用夸张的笔法加以渲染强调,如刚才说道的“抓周试志”,对刘姥姥信口开河信以为真,派人求证。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他说,凡山川日月精秀只钟情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对活人,甚至连画上的美人都顶礼膜拜,怕她寂寞,特去“望慰”一番。
当晴雯和袭人吵闹不休的时候,他伤心的说:“叫我怎样才好呢?把这个心使碎了也没有人知道!”
龄官画蔷一节,曹公着力刻画了宝玉的痴,和龄官对贾蔷的深爱。
一个龄官,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的女儿,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的眼里),正在一遍一遍的画“蔷”字,画完一个又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字。
一种爱恋,精纯如斯!
转而雨至,女儿竟不觉,头上滴下水来,纱衣登时湿了。宝玉想:“这时下雨,他这个身子,如何禁的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
那女孩听说道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在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了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便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
一句提醒了宝玉,宝玉“嗳吆”了一声,才觉浑身冰凉,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说声“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心里却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宝玉之痴,由此可见!
警幻仙子说,宝玉为“意淫”第一人,不单指宝玉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也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更多的是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
这种爱,包括亲近,爱恋,体贴,尊重,同情,甚至崇尚!这种爱对象极为广泛,他不仅限于黛钗,湘云,也包括晴雯,袭人,紫鹃,鸳鸯,平儿,香菱,他朋友圈中的所有人。
因为博爱,所以心劳。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做千金一笑”宝玉说了这样的道理:
【视频二】
晴雯生气抱怨,不给宝玉拿果子吃,说:“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哪里还配打发果子吃,倘若再打破了盘子,更了不得呢!”
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这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以生气时那它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麽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边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
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做些孽罢”,宝玉赶过来,一把将她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
一个富贵人家的高贵公子,为博丫环一笑,竟能如此去做。实在是不多见。在宝玉的心里,没有大少爷的脾气,只有对女性的尊重呵护。诸如此类,多不胜举,俯拾即是。
【四十四回】平儿理妆一节,平儿挨了贾琏夫妻的打。此事原本和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却十分同情平儿的不幸,不令“劳形”,为她理妆,而且“劳心”叹其身世。他想到贾琏惟知道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淫,凤姐之威,她竟能周全妥帖,今日还遭荼毒,想来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但因为他能为平儿理妆,补偿了他平日不能“尽心”的“恨事”,竟感到“今生意中不想之乐。”
其痴心如斯,足足是个,懂人知人疼人爱人的“暖男”了。
宝玉捱打,宝钗送丸药过来,又见宝钗之可爱,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如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何等悲感呢?即便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黛玉来探,宝玉见黛玉悲戚之状,抽抽噎噎的说:“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宝玉也甚为动情。他说:“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在这些时候,宝玉没有把自己放在前头,而是始终先考虑到女儿的感受,宝玉的大爱,怎能不让人感动。
金钏投井,似乎在贾府没有引起多少波澜,只不过是打发了几十两银子,而只有宝玉匹马奔出七八里到水月庵,虔诚祈祷,焚香垂泪。
晴雯含冤被赶出大观园,忧愤而死,宝玉为她月夜拜祭,撰写《芙蓉女儿诔》,前序后歌,泣涕哀悼。感人至深。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命薄!
凡此种种,无不感人至深,宝玉之真性情。可以慰藉诸女儿的在天之灵了。
贾府,在一次次的浩劫中,迅速走向崩塌。正如红楼梦开篇所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从迎春出嫁开始,大观园诸女儿逐渐“辞根散做九秋蓬”,迎春带了四个丫头过去,宝玉跌足自叹:“从此而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并做一伤感的诗: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当今手足情。
其真情如斯,令人无限伤感!
在宝黛的爱情主线上,宝玉之爱更是铭心刻骨,可鉴日月。他对黛玉的爱,正是以同情关切尊重相知为基础的。
同情和爱情自然是两回事,但同情可以是爱情的起点和支柱。
偌大的贾府里,宝玉是黛玉的唯一知己,是超脱凡尘爱恋的精神世界的知己,数次的试探,小矛盾,小摩擦过后,宝黛之爱日益坚定。从未产生过动摇,致死未渝。也许,这更是黛玉坚强活着的唯一理由。
黛玉一曲《葬花吟》,尚未吟罢,那边宝玉早已恸倒在山坡上了。足见宝玉对黛玉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情感的高度认同,他对黛玉的身世处境,病体心性的体察最深,感受最切,他是黛玉唯一的知己。
数百年来,宝黛的爱情悲剧,不知又感动了多少人!(宝黛之爱,上一讲已经交待,不再重述。)
在封建的男权社会里,这样的心态是何等的高贵难得!又是何等的格格不入!
在宝玉的眼里,没有尊卑贵贱,更没有男尊女卑。他否定了封建家庭设定的求仕之路,
他为可卿吐血,为黛玉哀恸,为袭人大哭,为平儿哀怜,为金钏含亏,为古人林四娘赞颂;
为龄官挡雨,为芳官焚祷……他的爱推己及人,众及身边的众女儿,丫鬟,甚至花鸟鱼虫,自然花木。
“女儿”是像花儿一样鲜艳美丽芳香,像水一样的清澈,明洁,她们的青春生命里,闪耀着真和美的色彩。
宝玉正是从她们身上看到了人性的价值,发现了优美的灵魂和纯正的爱情,这感动着他,使他忘记了自己,他的内心纯真无私,显示着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和民主思想。
正如黛玉是一个时代的女儿缩影一样,宝玉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尽管他身上倾注着曹公太多的理想和钟情,但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宝玉也只能会是一种悲剧的结局。
随着贾府大厦忽倾,诸位女儿也纷纷被命运捉弄,成了无辜的殉葬品。食尽鸟归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机灵聪明的贾宝玉一次次“犯病”。宝玉经历了可卿的死,元春的死,黛玉的死,迎春的死,探春远嫁,贾母的死,鸳鸯的死,凤姐的死,惜春出家。所谓“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至此,宝玉的心也死去了。于是他走进仕途,参加科举,终于以第七名进士及第,证明了自己。同时又了却了尘缘,兑现了对黛玉的承诺。回归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
后人续写的红楼梦,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最后一个场景,笔者认为确实极好的!
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在毗陵驿,在津渡口。处理完丧事的贾政在船中写家书,正写道宝玉的事,便停下笔。(注意停下笔的深义)
……
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他,问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是别人,确是宝玉。贾政大吃一惊,忙问道:“可是宝玉麽?”那人只是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个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道:“尘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
而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皑皑的白雪,迷离的津渡,癫狂的僧道,猩猩红的斗篷。想来都让人痴醉。顿悟的宝玉,此刻,他会想些什么?一切又如何想起,如何诉说。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还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一切都如南柯一梦!可在梦里,宝玉认真的投入了真情。尽管在整本书里,他是最大的一片绿叶,可也正有了他的衬托,才有了众芳缤纷,争奇斗艳。
【导入视频三】
宝哥哥,最终选择了遁出红尘,尽管他会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柔情和爱恋。纵观宝玉的形象,如何总结。总不能得出一个完整合适的结论。或许曹公那两阙《西江月》,明贬实褒。反过来理解,正是对他最真实的评价吧!大家可以和我一起背诵:
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我是刘老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刘老师。
敬请期待刘老师讲坛下一期,《卿本多情,自成风景》,听刘老师解读词人柳永的爱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