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被送去幼儿园的第一天,总是哭到撕心裂肺,小小人生路上最忧伤不已的时刻,虽然只是白天光景里短短几小时与父母的分离,但那却是第一次要自己独立面对和完成的分离,也是第一次开始懵懂明白离别的含义。
2011年8月11日,我挥别家乡南京飞往意大利求学,在那时候还未改建的禄口旧机场,爸妈送别我和我的三个超大型行李箱(那时的航司给留学生行李数总是很大方)。办理完所有手续,妈妈独自送我到出关口,握着我的手说不出话;不想流露太多悲伤而故意站很远的爸爸,逆着光我都看得清他的哽咽;仿佛一块石头堵在喉间,我硬忍着完成这离别一幕,转身走入关口,一瞬间泪如雨下。连现在敲下这段文字的我,也是挂着泪水完成的。
再见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怕经不住思念的折磨,是因为怕情感抵不过空间时间距离的消磨,是因为担心害怕下次再也不见。
公司一位内向低调几乎透明的同事,几个月前因为一场疾病失去了妻子。上周他结束守丧,重返工作,我去看望他,他对我说,最难的是他的两个孩子,大点的是个男孩,17岁,小一点的女儿只有11岁,小女儿因为无法接受失去妈妈的这个事实,已经不愿意去学校不愿意见人,完全闭塞了自己。同事戴着口罩,却也遮不住他的伤心欲绝,他说“Lucy,我知道时间长了慢慢会好起来,但是这一切怎么会这么难。”
几天前的小年里,我的一位好朋友失去了奶奶,她说奶奶走得很安详。今天我无意打开微博,看到她写得一篇短文,文章里她调皮地称呼奶奶的小名,仿佛她的一位挚友,纪念奶奶,这位“资深”女孩。短文口吻轻松亲切,潺潺回忆,却透着浓到化不开的不舍。
最后一次的别离就是生与死,却也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并且不止一次的人生必修课。
我有两只小狗,一只年长一些八岁,另一只则是三年前男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第二只年幼小狗刚到家里时,如果有人在她身边总是乖巧无比,我们一旦要出门她就浑身颤抖无比,还淌眼泪。兽医说,很多养殖业往往忽视幼年狗狗对狗妈妈的依赖,在未到三个月时便将幼年狗狗与妈妈分开,所以此时小狗狗心里往往留下分离创伤,导致以后每一幕分离都会让她更加焦虑。
任何有感情的世界里,别离总是那么难的一课。
人生的不确定性,我们努力不去说不去想,但心里却明白,很多事情只是一瞬间。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妈妈总对我说,别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那就努力去相信着,并且努力习得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