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欲期这个概念,可能已经深入人心了,现在大部分的家长已经知道,在婴儿时期,不要阻止孩子吃手!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孩子度过口欲期,但,其实不够。
我们先来看看口欲期是什么
口欲期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认为,在0-1岁的这个阶段,人类的快感中心在口腔。那么,在口欲期阶段的孩子会有以下表现
口欲期的表现
用嘴巴吃奶!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当饿的时候就有奶吃,对孩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在饿的时候常常出现没有奶吃的场景,那么,当他能吃奶时,他会超乎常规的像饿狼似的吃,因为他会担心,下次饿了没有奶吃。
用嘴巴和舌头来探索世界。他们跟世界的联系是通过嘴巴和舌头来进行的,如果被人为打断,其实就是打断孩子探索世界的路径。
口欲期如果没有良好的度过会怎么样?
咬人!其实有很多3-4岁的小朋友,通过咬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婴儿时期口欲期没有良好度过的源头。他们会通过咬人或者咬东西,来安抚自己的情绪。
安全感问题。那么其实口欲期的孩子究竟是想干什么呢?其实他们就是通过口腔来获取快感,这是一种心理满足,当孩子得到满足以后,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安全感。可是当我们从孩子嘴边拿走东西,孩子就会恐慌,他会担心吃不到,所以可能下次遇到能吃能咬的时候就加用力,更加珍惜。在口欲期的这个阶段,孩子需要通过吃这个动作来获得与世界的联系。也是通过吃保证自己的生存。所以,我们应当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口欲需求。
成年后嘴馋。那么,当我们已经成年以后,会有一些人在并不饿的时候想吃,嘴馋,其实就是小时候口欲期没有得到很好满足的后遗症。那包括一些小动作比如咬指甲,咬笔头,包括抽烟等等其实都属于这类。这些动作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呢?无聊时,烦躁时对吧!那么,我们反观孩子,烦躁,无聊焦虑时,喜欢干什么?----吃手。。。所以,其实这些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人的口欲期是唯一一个不可能错过的敏感期。其他敏感期错过了,孩子的敏感期只会在6岁以前再次出现,如果超过6岁敏感期就不再出现了。但是口欲期则是无论如何阻止错过,总会以某种形式出现。
那么,度过口欲期这个事情这么重要,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度过口欲期呢?
我们需要在孩子吃任何物品时尽量做到不阻止。这一点其实很难,因为孩子会有抓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放进嘴里,比如草,沙子,石头,电线。。。我们需要带孩子远离这些他不能探索的物品。对于可以探索的物品,如果我们担心其卫生不过关,我们可以给孩子洗一洗。
然后,不仅不要阻止孩子,我们还需要主动提供。我们提供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的(比如镜子)橡胶,塑料,木头,不锈钢,布,草编物,纸板,网状物(比如浴花),绳子等材质。然后给孩子探索物时,我们还可以选择不同形状,圆的,方的,长的,奇形怪状的等等。总之就是要多样。我们可以准备一个探索盒,把这些物品都放进去,每天晚上洗洗烫烫晾起来,第二天给孩子探索。相信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很明显的帮助孩子缓解口欲需求。
我们还可以更多的抚摸孩子的脚底。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孩子的口欲期在在某种程度上有对世界的感知和探索需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小舌头最敏感。但,仅次于小舌头的,是孩子的脚板心。孩子的脚板心有72000个神经元,对一切触感都可以灵敏的捕捉到。那么,当我们用不同的材质去刺激孩子脚底时,其实是帮助孩子分担了口腔探索世界的任务,可以帮助缓解孩子的口欲需求。
添加辅食以后,食物也要多变,从稀软开始,逐渐给孩子软但是稍微大块一点的东西(例如煮软的胡萝卜,莴笋等),让孩子自己尝试咀嚼。其实咀嚼这个过程也是可以很好的满足孩子的口腔探索的欲望的。
如何判定口欲期度过的好不好呢?
标准是什么
如何判定自己孩子口欲满足的程度?
8个月 拿着东西,看1分钟左右用口腔探索
10个月 看3分钟左右用口腔探索
12个月 摆弄5分钟以上才用口腔探索,而且大部分时间不怎么用口腔探索,除非遇到新鲜的物品
14个月 基本上很少用口腔探索了
18个月 口欲期基本已经完全度过,长达1周以上不用口腔探索,即可判定。但是,在3岁以前仍然不可掉以轻心,任何细小容易卡住的物品还是需要在监护人的陪伴下玩耍。
好了,如果你的孩子还未满18个月,请让他好好的满足口欲需求吧!
那如果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仍然喜欢吃手又该怎么办呢?
过了18个月的情况,我们分为以下几种
1,长牙:孩子会阶段性的突然又开始吃手。因为长牙的时候,难免口腔会觉得不舒服,想用手去扣,想咬点什缓解一下。这个的判断方式很简单,看孩子吃手是不是以不停的咬的形式以及持续时间在2周左右。然后,给孩子提供磨牙棒或者稍硬的棒状材质,让孩子咬一咬,舒缓不舒服的感觉就好了。
2,睡觉前吃手:比如要睡觉的时候就吃手,其他时间不吃。只是睡觉前吃手不用特别干预,这是孩子安慰自己的方式。只需要在孩子睡着以后把手拿出来就好。
3,烦躁无聊时吃手:孩子有情绪时,或者烦躁无聊时,都会以吃手的方式安慰自己。这个根据情况判断,如果孩子常常都是不停的把手放到嘴里安慰自己,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其他处理情绪的方式。当孩子生气时,我们教会孩子表达并且发泄,当情绪疏导了,吃手的现象也会缓解。无聊的情况,我们需要给孩子的小手找点事情做,拿点小玩具,一起拍手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4,咬指甲:很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有咬指甲的现象,这个跟孩子的分离焦虑有关,家长需要多加关注,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一般来说,这个现象会在1个月以内消失。(如果没有消失也不能强行阻止,而应该看到孩子背后的焦虑情绪)
以上所有的帮助孩子的方式都是建立在孩子吃手没有影响口腔的牙齿发育以及手部的骨头发育的情况下,尽可能考虑到孩子的意愿,自我意识而建议的方法。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出现牙齿或者骨头的问题,我们就需要忽略其安全感的因素,改为强制执行了。
强制执行的办法通常是:带特制的手套,防吃手的护肘,用物理型的进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