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早造之后,一部分稻田会继续留着晚造用,而另一部分,则用来种蕃薯了。
收割后的稻田,稻茬一个一个的,须是先翻一遍,爷爷把之前扎好的稻草人排成一行行的,赶牛的大叔就吆喝着水牛,拉着犁把稻田翻过来,大块的泥土刚好从两边把成排的稻草覆盖,成了一条条垄。之后再修整一番,便可以准备种蕃薯。
到长成的蕃薯藤上,取有芯的前端,割下一定的长度,当蕃薯苗用。爷爷、老爸或叔叔负责用锄头角在垄上铲开一道缝,我就把蕃薯苗放进去,锄头抽出来,压一下,就成了。就这样,一整片田的蕃薯都是这样种,之后就是放肥料,浇水,再盖点稻草在蕃薯苗上防止晒伤。
如此,蕃薯苗便开始在泥土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蕃薯是生命力旺盛的作物,只要有水,有土,便会顽强地生存下来,用不了多长的时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田地。为了防止藤上的根到处扎根,还需要去扯开它们,这样,营养才会全部集中在主根那里,最后长出蕃薯。
晚造过后,蕃薯就到了收成的时候了。这时,我们便也逐渐地开始儿时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窑蕃薯。
挖开的蕃薯地经秋冬的太阳一晒,很快干去,我们便用这些土块开始垒窑。底下须是大块的,才能保证根基稳妥,越往上就越小——当时,这方面我是能手。窑垒好,底部先用细土围一下,防止漏火。
接着,开始烧火了,这个季节,到处都是干草树枝,能烧的全部捧来,直到把窑的土块烧得发红,就差不多可以下窑了。
先把烧火口堵住封死,从顶上捅几块土下去,打开一个口,便可以扔蕃薯进去了,一边扔蕃薯,一边拨土块下去,须得均匀,这个也是要讲究技术,也要快,不然,热气散发得快。
当全部的蕃薯和土块都拨弄进去,盖严,外面就要用细土密封起来了,封得一个小丘的样子,不要有气冒出来,就好。
等待蕃薯熟透的过程,最是美妙,前面的一切,都是铺垫,都是过程,都是为了最后的美餐,好比,种下了希望,期待收获的殷切期盼。这个等待,总是觉得有点久,于是,或者娱乐一下,或者东南西北侃大山,消磨一下看似漫长的时间。
大概半个小时,开窑的时刻到了!慢慢拨开泥土,热气腾腾,夹杂着泥土芳香的蕃薯香味弥漫在秋风里,谗得小伙伴们口水直流,也不顾烫手了,在地里便狼吞虎咽起来。
这窑出来的蕃薯,带有独特的泥土香味,远比烤的蒸的炸的要美味,有时,皮干净的话,用清水洗一洗,也可以吃,味道也是不错!小伙伴们,嘴角要么沾着蕃薯,要么沾着黑灰,那笑声,跟着微风,洒满整个蕃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