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可以自由的向家长提个要求,估计他们一定很愿意这样说,爸爸妈妈懂我才是爱我,爱是给我所需而不是给你想要,
我们看到3~6岁的孩子总是精力充沛,除了睡着的时候一刻也不想停下来,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说,我来我会做,妈妈你看我啊,妈妈你快看,其实孩子总是在找机会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自己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证明之后她也希望有人在旁边鼓掌,希望得到妈妈的认可,
3~6岁的孩子进入了自我形象的确认期,它需要进一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确认,她的精神开始独立,这个阶段发展好了,孩子就会具有主动性,热心完成新任务,跟同伴一起活动,持续的探索自己还可以完成哪些事儿,反之,
如果这个阶段孩子会害怕被羞辱,被控制和失败,这个阶段孩子最大的心理冲突就是因为缺乏这种能力带给他的主动性而感到内疚,比如,如果他被羞辱控制遭受太多的失败,孩子就会很内疚,甚至把大人的所有问题也归咎于自己,这个信念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勇气,
我们给3~6岁这个阶段的家长两点建议非常好,记住6个字,蹲下去,玩起来,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男士在家庭教育这个领域非常稀有,顺便在这呼吁一下,爸爸们可以多关注和参与到家庭教育这个领域来,这位爸爸曾经也是企业的高管,这位爸爸其实最不适合从事的就是教育行业,因为他的喉咙声带在不久前刚做了个手术,只能发出低沉沙哑的嗓音,因此他只能惜字如金,艰难的与人沟通,
所以我特别惊讶,我说你这样的生活条件为什么还想从事教育行业,爸爸的分享让我非常感动,他说其实这个声带手术反而给我打开了亲子教育这扇窗,我做手术前和手术后跟孩子的沟通模式完全换了,虽然是被逼的,但是这个过程让我感触非常大,也因此引发了我的兴趣,开始研究关注亲子教育这个领域,
在声带手术前对女儿有时候难免也会发脾气大声吼他,手术之后呢,不但好不了,还不得不蹲下去跟女儿说话,而且只能简短的说,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唠唠叨叨的说,结果女儿感觉特别好,但他越来越轻松,你越来越配合他,很多时候妈妈搞不定,他出面就能解决问题,他说学了正面管教之后才发现这也是一个沟通工具,唠叨替代法里面的关键词,他一下悟到了与孩子相处的真谛,就是要蹲下去,平等尊重的沟通,
女儿的变化让他对亲子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女儿现在是他的骄傲,5岁多了特别讨人喜欢,落落大方,漂亮甜美,让人一看见就心生欢喜,让孩子感觉到平等与尊重,
对于3~6岁正在自我形象确认,形成独立精神的孩子帮助非常大,但是蹲下去不仅仅指的是家长肢体上的动作,更重要的其实是精神上蹲下去,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放弃控制和权威,从这个角度每个家长都可以努力体验一下,
我们刚才讲了3~6岁孩子的家长要蹲下去,现在我们来谈谈玩起来,3~6岁的孩子最会玩也最需要玩的游戏是,3~6岁孩子交朋友体验生活,探索学习以及发泄情绪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游戏主导了3~6岁孩子绝大部分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这也是蒙特梭利的核心教育理念,
马云就曾经说过,不会玩的孩子未来30年后会找不到工作。这个阶段我的双胞胎儿子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这些枕头大战,捉迷藏,扔炸弹,其实就是相互扔袜子,还有各种突破攻防的游戏,或者是男生女生向前冲,他们模仿电视节目突破障碍达到目标这样的一个游戏,或者是穿越红外线,就是用毛线团立体织个网,让他们在当中转来转去,不要碰着,或者是花生投篮,花生投篮是我儿子自创的一个游戏,他们就是用一个捞鱼的网兜让我帮他们绑在高处,然后他们就一把一把的把花生投到篮子里面去玩的不亦乐乎,
他们设计的这个游戏当时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因为我们知道3~6岁的孩子还很害怕失败害怕输,在这个阶段尤为凸显,经历过这个阶段的家长一定有经验,一个游戏孩子输了两三次,他就再也不想玩了,所以如果这个年龄段,训练他们哥俩用篮球来投篮,他们总是投不中,估计玩两下就不想玩了,他们自己设计引导我去帮忙实现的花生投篮游戏就特别好,一把一把的把花生扔到高处的篮子里总能命中几个,满足他们玩的时候赢的需要,
所以家长们要记住3~6岁的孩子去爱玩,又怕输,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玩的时候要多让孩子赢,因为孩子根本就不需要公平的较量,如果你问一个4岁的孩子,他们是更想跟同伴玩,还想跟父母玩,可能大部分的孩子会选择跟父母,因为和父母一起玩的时候他们可以获胜,有时候可以主导游戏,而同龄的伙伴则不一定会主动让步,其实孩子如果通过可以主导或者是命令父母在游戏当中,他就能得到一些价值感安全感的补充,他们就会更有勇气和主动性,出去可以和同伴较量,
3~6岁的孩子也是可以适当训练它们适应失败的,我有一个经验,就是当时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我们有个约定,如果谁在游戏中输了就要念咒语,我们的咒语就是哈哈哈,大笑三声,这个游戏呢,可以让孩子在输了之后,还可以用笑的方式,幽默的方式,好玩的方式来减轻沮丧的情绪,
那这样的一个训练对他们适应失败在这个年龄段也是有帮助的,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的理论,还有一个观点,3~6岁的孩子可以和他多玩一些角色扮演喜剧表演之类的游戏,主要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特别能融入到所扮演的角色当中去会跟角色感同身受,所以呢,她扮演的角色的性格特质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就可以有比较大的影响,
比如说孩子如果扮演超人或者蜘蛛侠超人的超能力的感觉,还有蜘蛛侠不畏艰险的一些性格特质,也会一定程度内化影响到孩子有相同的自我认知,
那么同样道理,如果小女生在3~6岁扮演各种公主的时候,公主们善良美好的品格也能影响到女孩的自我认知,所以3~6岁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我有能力的主动性的信念,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蹲下去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