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让我推荐给现在的人一本必读之书,我会劝大家都能读一读妮尔•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
这真是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伟大作品。
二
我前一天还能收听到“道长”的播客《八分半》,后一天突然发现这个播客不见了。
这几天,我看见在“小红书”、“公众号”上有网友写文章对《八分半》的纪念——有一些说法非常激烈。
三
生活中总得要有点什么期待,没有期待的生活是我没法想像的。
我的生活中有期待吗?
毫无疑问,一定是有的。
但是,我看见过有人对别人生活中的期待进行过嘲笑。
我很同情这些人,他在嘲笑别人的生活期待时,是不是想说明自己活得如同行尸走肉?
用一种方式做自我作贱便是如此了吧?遗憾的是,他们对自我的作贱却浑然不知。
四
今天凌晨和女儿聊天。
我说,“嫉妒是人性中最常有的表现,能够不嫉妒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修养。我们知道,有修养的人毕竟是少的。所以,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挤身于这少数人之列。”
五
之前,我看到一种说法——
多数人是缺乏共情能力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和另人产生共情,那么,这个人的情感一定是细腻的。
而有的人不仅能够和人产生共情,却也能够和动物产生共情。
更有极少数的人是能够和植物生出共情的,他能够感受到一树、一草、一花的欢喜和悲伤。
还有人类中的极品,他们不仅和人、和动物、和植物产生共情,竟然还能够和石头、水、云、泥土……这些被认为没有生命的物质发生共情——我不知道,曹雪芹能不能算得上这种极品的人类,因为他感受到一株草和一块顽石产生的爱情。
六
早晨读了一篇古文,是王阳明的《瘗旅文》,这是王阳明在被贬贵州龙场后见到一位同样被贬的吏人一家三口客死异乡时的感伤之作。
读完后我的心情也有些悲戚。
——常言说,“为古人伤心。”可能就是我这一刻的心情吧?毕竟王阳明是五百年前的人啦!
七
早晨和女儿聊天,女儿说,“你是一个很拧巴的人。”
“拧巴”这种说法我倒是常能听到,大概的意思也能知道,但却从来没有对其注释做过精准的了解。
结束和女儿通话后,我上网查看了“拧巴”的名词解释……
八
我的快乐多是在一个人的时候产生的——一个人读书,一个人跑步,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欣赏世界……
甚至每天早晨一个人在这里和自己说一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