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记白扁豆:“止泄痢,消暑,暖脾胃。”“甘温腥香。色白微黄,脾之谷也。调脾暖胃, 通利三焦,降浊升清,消暑除湿,止渴止泻,专治中宫之病。”
《名医别录》也记载白扁豆能“和中,下气”,其食疗价值也早在元代·孟诜《食疗本草》中即有详细的记载,认为“久食头不白”。
【来源】木豆科植物扁豆的种子
【产地】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异名】扁豆、茶豆、小刀豆。
【性味】其性微温,味甘。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健脾化湿,和中消湿。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微量元素、胰蛋白酶抑制物、血清凝集素 A、血清凝集素 B 等。
【适用人群】本品可抑制痢疾杆菌生长,对食物引起的呕吐、急性胃炎等有解毒作用,所含血清凝集素可抗胰蛋白酶活性。临床上还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疾病。
【注意事项】不宜多食;食用时烹制温度要高,时间要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 克;或入丸。外用:适量,捣敷。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可选用煮、炖、熬、蒸、焖等烹制方法。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及有热者不宜。
【用法用量】可浸酒、熬膏或制粥食用,也可入丸、散剂。煎服用量在5~15克。
很多人都知道,湿气重的人可以常吃些薏米,薏米有排湿的作用,但薏米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人群和月经女性食用。白扁豆就不一样了,祛湿的同时不伤脾胃。
白扁豆山药粥
白扁豆30g,新鲜铁棍山药30g,大米100g,红枣适量
1、将白扁豆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浸泡,时间最好4小时以上。
2、将白扁豆(含之前浸泡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30分钟。
3、约30分钟后,加入新鲜的铁棍山药丁、大米、红枣。
4、大火煮沸,转小火煮直至粥熟。
5、出锅前,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白扁豆粥
白扁豆30克,粳米60克。洗净后一同下锅熬煮,煮至豆烂粥熟即可,每日可食用两次。
效用:具有补益脾胃、和中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慢性腹泻、胃口不开人群食用
提醒 :白扁豆一定要煮熟才能吃,但如果煮得不够彻底,就很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白扁豆个大肉厚,至少要煮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