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着手    让教育闪光

        城关镇北街小学    炊艳艳 

    上周三年级英语课上,当课堂气氛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后,许多同学都争着想“表现自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位高个子的男生尤其活跃,踮着脚,探着身子,嘴里还不断要求着:“Me,me,me……”面对他的这份热情劲儿,我深深地被打动了。“Ok,you please!”可当读到一半的时候,坐着的学生都“咯咯咯”地笑了起来,胆子稍大点的还在下面小声讥笑他“真差劲!”

    完了,他红着脸、低垂着头坐了下去。毋庸质疑,他那一副沮丧  的样预示着什么。那时,我真为他拧了一把汗。

    “怎么办?如何收场呢?……”一时许多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

    “看得出大家听得都很认真。谁先来指指他读的优点在哪儿?”

甲:我觉得他读得很投入,很用心。

乙:我认为他读得比较认真。尤其在读单词的时候。

丙:他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读得好。

……

师:Yes,我也发现了。这位同学的努力、认真、投入,都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下面我们再帮他找找“小毛病”。

甲:我感觉他好像紧张了点,放松些应该读得还要好。

乙:如果他能克服翘舌音的难点,一定会更棒。

丙:他的情感表达还有些不够,没有把神奇的感觉读出来。

……

师:谁愿意带着我们大家把这组对话读一下?

    那时,我突然发现他那沮丧的头抬高了,通红的脸蛋也渐渐恢复了平静。在与他的眼神对视中,我发现他的眸子发亮了,亮得那么开朗,那么自信。直到现在,我仍深深记得那生动的眼神。

    教育不是抽象的,它是具体而实在的。以上一则教育细节,“小事”虽小,“细节”虽细,但又怎能不使我们深思呢?

  在我们每一次与学生“亲密接触”的过程中,类似的“错事”、“小事”还大有所在,只不过是我们“无人问津”罢了。

    教育中的这些细节,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一个“心眼”,细心留意,认真揣摩,同样能找到其中的“真味”。试问,如果那时我按照惯例先找“不足”,后果真不敢设想,最起码那位活跃又急于表现自我的男生会在课堂上“低垂”到底,“一蹶不振”。更不用说能看到“日出夕阳红”的动人眼神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从“事”、“细节”处着手,把它们“定格”,给予及时、充分、合理的呵护,教育的闪光就能随时、随处可见。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