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的敏感期
荷兰生物学家德弗利斯在一些动物身上发现了"敏感期",最著名的是蝴蝶幼虫的实验。幼虫最初几天不能吞噬大叶子,就只能吃树枝尖端的嫩叶,但是蝴蝶妈妈为了安全的隐蔽起来会把卵产在树干与树枝的交接处,那幼虫怎么去找适合自己的食物呢?原来幼虫对光很敏感,光可以吸引幼虫去树枝顶端,那里有正在发芽的树梢。惊人的是,一旦幼虫长大能吃较粗的食物,它的敏感期一过,它对光就不再敏感了,这种本能消失殆尽。与动物相似的是,儿童身上也存在着敏感期。
再观察一下蜜蜂:我们可能认为,任何一只雌性幼虫都有可能成为蜂王,然而蜂王只有一个。这时候,工蜂自然会选中其中的一只,来精心喂养。这只被选中的雌性幼虫将给予一种上等的蜂族特殊食品,这要求雌性幼虫必须要有一种贪吃的敏感性,否则就无法长成硕大的身躯,来胜任蜂王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雌性蜜蜂一定要在幼虫的时候被选中,如果等到它稍微长大,这只雌蜂便失去了贪吃的敏感性,它的身体自然也不会长成我们见到的蜂王那样的身躯了。它也将因此无法胜任蜂王的职位。
与昆虫相比,孩子体内同样含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敏感性,因此使他不时做出让大人无法理解的令人惊讶的举动。如果孩子失去了这种敏感性,必将造成性格上的软弱和对周围事物丧失热情。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如果不能顺应孩子的敏感期进行指令行事,那就很有可能损害孩子的这种上天赐予的敏感本能,孩子将因此而错过一次战胜他人和自己的先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