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创业公司工作了半年,其实还蛮值得的,为我打开了三扇大门,即创业、渠道、自我提升。在这期间听了许多故事,开了一些眼界。
介绍我到P公司的是我的小学同学K,他是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公司CEO是Z,市场营销是H,我们三个人经常一起吃饭,聊得比较多。
Z说到他当年拿到千万融资背后的辛酸,在北京中心环区不要命了的开车,闯红灯,就为了多见几个投资人,哪怕有一个人点头就好。就像Ben Horowitz说的那样,“在此期间,我学到了最重要的集资规则:寻找一个统一市场,其中只要有一个投资者点头,即可功成,其他30位投资者即便全部摇头拒绝也无关紧要。”
第三章说到公司转型Opsware,所有大股东都离去,股价跌至每股0.35美元,当时Ben将员工们带到外面,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坦诚说了面临的挑战,却展示了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作为奖励,将新股票送给所有人。那天78名员工中,只有两名员工选择了退出,有76人一直坚守到5年之后Opsware被卖给惠普公司。其实当年P公司也面临类似的困境,整个核心团队未经充分的市场调查对产品丧失了信心,士气低迷,未经充分考虑一纸邮件通知员工被辞退,最后公司需要重组时员工关系已无法修复。作者在书中引用的前言是美国歌手Jay Z《下一步》“我继续前进,追求唯一的完美方向,不能因为恐惧而迷失方向。“Z在回顾当年裁员时非常后悔,一方面太过鲁莽,一方面觉得伤了各位兄弟姐妹的心,只是说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不会这么做。那么该如何解雇员工呢?《创业维艰》给出了他的答案:第一步:保持头脑清晰;第二步:当机立断;第三步:对城市裁员的原因要有清晰的认识;第四步: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第五步:向公司全体人员发表讲话;第六步:一定要让大家看见你,你一定要在公司出现。
Ben推行云计算服务时,公司的工程师却陈述反对理由,想要添加的产品功能全是参照以前公司的标准提出的,然而从CEO的角度来说,为了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我们才能推出市场需要的产品。但可笑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办法却是尽力去销售错误的产品。这样才能学得更快,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这一种思维方式很多创业公司的CEO、高管和员工可能都不会有,或者就算有,也没有这个魄力或者客观条件去实现。我在公司任职期间,公司对于同一款产品的功能一改再改,但是每打出一个样板时,会发现很多功能市场上的其它产品能够实现而且更好,不敢确定产品的竞争性,基于资金的压力,始终无法成功实现量产。哪有什么完美的产品,生产出一个产品,扔给市场去检验,否则你永远不知道市场到底需要什么。
Opsware在转型时,Ben重新组建高管团队。首席财务官完全不懂软件财务,销售负责人以前也从未卖过软件,市场主管对我们的市场一所所知。把他们全部辞掉于心不忍,却势在必行。这说明了什么?如果你的专业能力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应当有效率地作出决定,而不是等待员工成长。一方面来说 Z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尽管他有不同阶段不同岗位需要不同能力的人才能够Hold住的觉悟,一方面来说公司暂时只能因为客观因素等待员工成长,这是无奈的决定,所以公司效率低下,举步维艰。
创业过程中有很多无奈,但是CEO都要跳出那些无奈,披荆斩棘。没有人去帮他做决定,CEO就是要用这样的魄力。
Opware最大的客户EDS公司(收到的90%都来自该公司),当时与服务器有关的业务负责人弗兰克直接对他们说:“你们想知道我对Opsware的看法吗?我认为,那就是一堆该死的臭狗屎!我天天听到的都是你们这款产品有多烂。我们不会再使用这款产品了。“有多少创业公司会面临这样的指责呢?我不知道,但是我们公司曾经面临这样同样的指责,我是公司的销售,客户直接对我说了同样的话,你们公司的产品是狗屎,你们公司在哪些方面简直弱爆了这些话,就算你说出产品的其他优势也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面临这种困境,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呢?我们应当怀着对公司的信心去痛定思痛地正视它,分析它,解决它,所有人同心协力。很遗憾,每当收到这些反馈,我们并没有正确及时地处理,任由伤口发炎流脓。
Ben在职业生涯早期所学到的一条经验是,每当大公司打算实施某一计划时,该计划总会落到某个人身上,而此人却极有可能延误整个计划。如果此人是工程师,他也许会因为等待上面的决策而踟蹰不前;如果此人是管理者,他也许会因为自己无权做出关键性的购买决定而犹犹豫豫。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踌躇和犹豫很可能会造成致命的延误。而很多情况下创业公司都承担不起任何犹豫不决,因此,Ben和安东尼、贾森,以及整个团队每天召开一次例会,尽管这些人现在都驻守在普莱诺。每日例会的目的是清除所有障碍。如果任何人由于任何原因在任何事情上被卡住,那么此事必须在24小时以内——也就是两次例会之间的时间——得到解决。我在P公司时延误整个计划的有关因素确实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虽然我们也会有例会,但是不能够解决掉任何问题,该被消除的障碍还是没有被清除掉。因为不解决掉问题似乎对员工个人来说没有任何不良影响,或者说员工永远不像老板那样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要不就是去偷懒了,要不就是去实现自己的私心,要不就是畏难。而这每个人一点点的小延误和犹豫确实对一个渴望看见成果看见收益的创业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听过Z讲P公司倒闭的挣扎,供应商、客户、员工都上门讨债,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只能以泪洗面,吃安眠药,还有偏头痛。挣扎是成就伟大的竞技场。那怎样才能挣扎过来呢?Ben给的小建议:1不要扛下所有责任 2这不是国际跳棋,而是国际象棋 3只要坚持下去就有转机 4不要过分苛责自己
创业公司面临到困境是常态,很多情况下CEO为了不打消士气选择去遮掩,只说积极正面的东西,但是趟过坑的Ben发现必须实话实说,他有段时间一直通过积极强调正面影响、忽略负面影响的方式来激励所有人。但其实团队很清楚,现实要比这更加微妙。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像他所描述的那么美好,却依然不得不听我在每次公司大会上说些形势一片大好之类的无聊空话。这对建立信任和解决问题是有害而无一利的,Z曾经也是描绘美好蓝图,但是团队性心知肚明,那些美好仅存于嘴皮。
看了《创业维艰》的前小半章节,发现创业其实很多坑,而面对的问题是各不相同,没有一个成功的固定模板去告诉CEO应该怎么去解决,但是还是有些理论是共同的。我们员工看了之后也更能理解做CEO的不易。如果是你,你能挣扎过来么?总的来说,看这本书,我是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