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一个由社会规范主导,一个由市场规范主导。
社会规范暗藏在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它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及时回报的。你帮阿楠拿快递并不意味着你立马要他过来帮你做其他事情。
而另一个相对应的市场规范,这里和社会规范是相对的,它有明确的界限,这里的交换是黑白分明的:工资、价格、成本和盈利等等。
如果我们让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在各自的轨道运行,生活就可以顺利的前行。戴着一个手表我们可以知道时间,但是,如果戴两个时刻不同的手表的话,我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了。同样的,当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发生碰撞时,麻烦就来了。
你让男朋友给你拍照,作为感谢,你会拿出钱包给他付费吗?不会是吧,这就是社会规范。去摄影棚找摄影师拍照,你能不付费吗?不能是吧,这就是市场规范。很简单的道理,我们一定要在生活中界定清楚,什么是社会规范,什么是市场规范。寻求别人帮忙,为了还有下一次,答谢以礼物比付费会更佳。
同时必须得注意的是,
一旦当社会规范转化为市场规范,执行结果不满意,要想再回归到社会规范,这是非常难的。
所以,一定要慎重决定是否把市场规范带入到现行的社会规范中。
比如还是男朋友帮忙拍照的例子,如果你拍完照之后,夸奖了男朋友的拍照技术,向男朋友表示了感谢,他会非常的开心,下一次还是很乐意地为你拍照。
但如果你在拍完照之后引入了市场规范,付给了他800块,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那么,在下一次他给你拍照完之后,如果你没有支付给他800块,他可能就会非常的恼怒,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因为这转到了市场规范的维度。而在这之前,他是愿意“免费”为你拍照的。
市场规范与社会规范是运行在不同轨迹之上的。
再深一点,还是拍照的例子,你和你男朋友在外面旅行的时候想要找旁边的路人帮忙拍张合照。
如果单纯地说:“您好,可以帮我们拍张照片吗?”往往很快能够得到路人的响应。
而如果换一种说法,“您好,可以帮我们拍张照片吗?我给你一块钱。”这个时候,路人百分之九十九会拒绝你,谁稀罕这一块钱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帮完忙之后能够多拿一块钱,又没有其他的损失,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一般人还真不愿为。其中的玄机其实就是这一块钱把路人心目中的社会规范的评判机制转化成了市场规范,频道转换了,在市场规范之下,这一块钱相对于路人的无差别的劳动而言,他可能觉得他的劳动值得更多的价值,甚至可能会觉得这一块钱侮辱了他,所以拒绝了你。这就是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杂糅之后的利害了。
回归到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根源上,两者本身其实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应该被运用于不同的场景之下。在不同的场景下,这两个规范都能发挥出很好的效用。
市场规范之下,人们就是看市场,简而言之就是谈钱,只看钱。在此规范之下,人们之间的合作是完全理性的,效率也非常的高,一切都只以钱作为评判沟通标准。发展经济的时候市场规范更占优。
社会规范之下,更多看重感受,是人的本性、感性的需要,更讲贡献、讲付出、讲道德,讲集体,讲feel。在此规范之下,更多的看重关系和人情,更能兼顾到人的感受和发动人的激情。而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温情社会、和谐社会,则更多的是由人情社会主导,也就是社会规范主导。
---总结一下---
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是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不同规范,当它们各自作用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高效运转。而当两者相交融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同时,市场规范对于社会规范是有“挤出”效应的,一旦引入了市场规范,就很难重建回社会规范了。
所以,在谈感情的时候,不要轻易谈钱。
希望你读完之后能够有所收获,祝秋安。
Osss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