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并不是讲养生的,它在讲,随着我们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我们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并且也给我们提出了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的应对方法。
挑战:
第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认为,未来我们更多的人都会涌向北上广这些大城市。这是因为智慧城市效应。所谓智慧城市效应,就是未来的城市都是围绕着智慧在构建,北京之所以有活力,是因为有中关村科技园、国贸、北大、清华,旧金山之所以繁华是因为旧金山有硅谷。大量的城市都围绕着智慧提供的源泉,不断地扩张。所有的人只有聚集在一起,才会产生大量的信息的涌动。
智慧城市效应会使得我们整个地球上的发展,都是围绕着大城市展开的,城市会变得越来越大。我们的北京、雄安、天津、环渤海经济区等等,一大堆的城市集群集合在一起,城市将会变得越来越大。
还有一个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婚姻等将会更多地出现选型交配的现象,也就是门当户对。就是你一定会跟更接近自己的人结婚,跟自己更相像的人结婚,跟自己有着共同志趣的人结婚。
第三个就是失业的未来。作者说了一个专业名词叫:工作的中空化。就是你招一个CEO,找一个营销总监,找一个首席技术官,好难;还有可以跟机器对话的人,比如程序猿,也会变得越来越紧俏;还有一头就是跑腿的、出体力的、搬家公司的、月嫂这些服务人员,也会越来越难招。因为愿意干的人不多,要吃苦,压力大。要被替代的是坐办公室的一些人。只要你的工作属于流程性的常规任务的工作,你将被替代。大概现在47%的工作岗位都将面临挑战。在未来,越来越少的人,就可以创造出越来越大的价值。
机遇:
在未来会有一个趋势,就是我们一定要去关注无价之物。我们现在专注的资产,房子、汽车、存款、股票等这属于有价的资产;但是无价的资产会越来越重要,比如友谊、知识、健康。未来知识会变得越来越贵,今后大量的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知识。你必须好学、必须不断的进步,否则你没法完成技能的更迭。
我们的资产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叫生产资产。就是你的技能、知识、声誉甚至外貌;第二类叫活力资产,就是你的精神状态、友谊、健康、你周围的人际社交关系;第三类叫转型资产,就是你能不能快速的转换一个岗位,你能不能够适应一个新工作。未来我们有可能七八十岁还要工作,只有不断的技能更迭,才能适应新的挑战。
有两类转型资产,最重要的一块叫自我认知。就是你对自己是不是足够了解?你是不是知道自己知识的盲点,你是不是知道自己该由哪些方向进行学习和改变?第二类叫多元网络。就是足够给你带来转型机会的和改变的不是你的亲朋好友,而是那些刚刚认识不久的人。偶尔一次聚会,大家相互交换了一张名片,然后微信上聊了两句,最后发现我去你那看看吧,然后大量的人因此产生了新的商业机会,完成了生意的转型,模式的转型等等。当你拥有足够丰富的多元网络,有你的社交体系的时候,你发现你的转型要比别人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