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不过放弃了一顿饭
每天早上,打开关注的“鸡血”公众号,你的首页又堆满了“不要放弃”的标语。于是你又为自己冒出了“放弃吧”的念头感觉到了罪恶,你又一次把昨天没能完成的前天写过的所有计划放进了今天的日程表。
你怀揣着一腔鸡血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但当你晚上回家躺下的时候,发现今天仍旧是没有完成计划,想要放弃的一天,更大的负罪感扑来。
终于有一天,你的完美主义强迫症发作,将年初的计划撕个稀巴烂,扔进了垃圾桶里。
别急,我想讲一个故事:
小喵今天想要请自己的闺蜜小鱼吃饭。
小喵最一开始想要请小鱼吃的是市中心新开的一家高档日料自助。目的是联络一下感情。
可是小鱼说:
1、我今天晚上要值夜班。市中心太远了,时间紧张。
2、今天感觉没什么食欲,想要吃点刺激味蕾的辛辣食物。
3、有两个朋友的婚礼定在了这个月底或者下个月初,小喵很有可能要大出血了,记得攒好份子钱。
小喵综合时间、小鱼的实际需求、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选择小鱼医院附近的一家旋转小火锅,两个人相谈甚欢。
听完这个故事大家会怎么评价小喵请小鱼吃旋转小火锅的决定?
她放弃请小鱼吃高档日料自助太可耻了,她如果坚持一下,说不定就吃成了!
你一定会说:不就吃个饭吗,完全犯不着吧。
是的,小喵的目的不是吃日料甚至吃饭,而是通过吃日料这种途径实现和小鱼联系一次感情。假如条件不允许,小喵甚至可以放弃吃饭这种形式,一同逛街、一起美容、到家里做客都是不错的选择。
同理,当你自责自己放弃之前,也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为了放弃一顿饭而责备自己。
不要魔化放弃,放弃的本质只是选择
从一开始,我们学习的信条就是“赢者从来不放弃,放弃就永远不会赢”,“坚持”甚至成为了我们的信仰。这种信仰常常粉饰了我们讲述自己故事的方式,也歪曲了我们从听到故事中吸取的教训。
欢迎来到真实世界:
一个正例:亚洲飞人刘翔是 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
一个反例:诺基亚因为固守手机物理键和自开发的2G塞班系统,错失了安卓时代,直接走向了衰败。
“战斗”或是“逃跑”是人类通过进化留在基因里的两大应激反应。
为什么留下来的应激反应只有这两种,而不是更多种或者更少?
那必然是因为这两种策略本就是最适合用来处理应激反应。假如选择“逃跑”真的一无是处,那么这种基因很早之前就被淘汰了。
“放弃”究其根本仍是正确的选项之一。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正确的选择“放弃”和“坚持”,而不是魔化放弃,一味的逃避放弃。
【警惕:你到底是“坚持”还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舒适区”?忙碌≠突破舒适区,变化才是。】
放弃是中性的,是为更好的坚持清理道路。
放弃焦虑除了来自于文化氛围的压力,也来需要对自己决断负责的压力。
什么是放弃
《放弃的艺术》一书中有一个提法,叫做放弃的核心行为是“目标脱离”
我在这个提法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放弃的定义:从认知、感情、动机和行动四个层面上脱离原有目标。
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放弃还是坚持的核心是目标是否脱离。
真正的放弃,是四个层面全部脱离,有一个层面无法实现脱离,那么都不算是“真”的放弃。
其中两种模式需要强调:
1、为了实现目标,改变行为方式不叫做放弃。
2、想要放弃,不仅仅是停止行动就可以,需要认知、感情、动机同时脱离。否则就会陷入“完不成”但又“戒不掉”的长久撕扯中。
放弃或许比坚持还要多
放弃既然是一种目标脱离,那么放弃就会随时随地的发生。频率远比我们自己察觉的多的多。
短视频的兴起其实给了很多一个“网红梦”。因为门槛低,成本低,收益高,大多数人在某个瞬间都想过要做这方面的工作。
同样的还有“社群梦”、“写手梦”、“新媒体梦”
人人媒体时代,让每个人的梦想变的触手可及,又眼花缭乱。
随着成功定义的多样性,人们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宽,“可能的自己”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只能选择一个“可能的自己”变成“现实的自己”。剩下的一万种可能,你做下去都会有一定的成绩,但你只能选择放弃。
《佐藤大:超高效工作法》中提到:学会选择,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能力。
放弃的动机
一件毫无妨碍、无伤大雅的事情是无所谓坚持或者放弃的,比如喜欢每天早上开始工作前开始沏一杯咖啡或者茶。没有人会特别的选择放弃这种习惯或者行为。
放弃一定发生在选择的时候,而且这时候的选择往往是零和博弈。
常见的零和博弈有哪些:【所有有限的,不可复用的资源都可能带来零和博弈】
1、时间
2、物资条件
3、身体状况
既然有零和博弈,就会有资源分配的问题,既然有资源分配的问题就必须有选择,既然有选择就必然会产生放弃。
怎么分配资源?降维打击。
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参加了一个课程,学到半路觉着时间精力跟不上,到底要不要放弃?从微观讲肯定不能放弃,坚持下去肯定是好处多多的。但这个问题得从宏观的、更高的维度去考虑:
假如除了这一个课程以外,你一共参加了五个课程,这里的零和博弈来自于有限的时间或者精力。
以一天十个单元时间为例。【单元时间可以是一个小时或者是半个小时或者45分钟都可以。】
如果我们处于事业平稳期,需要积攒知识能力,那么你可能每天需要拿出5个以上的单元时间用来学习,那么5个课程或许可以全部兼顾。
但如果是上升期,或者创业期,亦或者是身体抱恙需要保证固定的休息时间,每天只能有1-3个单位时间进行学习,那么一天的课程量肯定要控制在两个以内,甚至只能专注一个课程。这时候你就产生了选择,就需要在现有的五个课程中选择一个课程,其他的课程统统需要放弃。
多选一基本原则就是从急从重:
1、【※非常重要】和自己目标关联度更大的。
2、获得周期长,无法突击的技能,应该优先考虑启动。【比如说从考试到拿到研究生毕业证需要4年时间】
3、马上就能用到/'就要用到的学习。【考证的时间不是衡量是否马上到期的标准,得到证之后是否马上可以用到或者马上要用才是标准】
4、对自己现阶段生活有重大助力和提升的能力/工具。
5、※即便是你已经做了选择并付出了代价,如果是错误的,应该学会及时放弃止损,警惕“沉没成本悖论”。
美食街的美食每一个都十分好吃诱人,小喵每一个都想去吃。
但是小喵的食量有限,而且最近又在控制体重。
所以她最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放弃了其他选项,最终选择了美味健康的轻食沙拉。虽然这个时候她已经买了一份超级汉堡【太占胃口】和一份轰炸大鱿鱼【热量太高】。
放弃的时机
除了被筛选掉的放弃,还有一种放弃就是执行中途的主动放弃。这种放弃也很常见,经常出现于未能正确的预估自己的能力或者对坚持的目标理解有误。
比起选择放弃,主动放弃的判断标准更加困难,也更加个性化,这个标准大家需要自己寻找和揣摩。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通用的原理可以参照:
1、如果一个决定没有改善你的现状,甚至变的更糟糕了,那么就要考虑放弃这个决定,重新谋划设置目标。
一开始的改变都会不尽如人意的,在这基础上,如何判断是否到达止损点了呢?
一是向有经验的前辈咨询,比如作为读书人,读书的能力水平可以向小六老师咨询,让他给出相应的评定,判断自己所处的阶段,努力的方向,和天赋的等级。
二是与同等成长度的同行比较,如果你的进度、水平或者成绩明显落后于同等成长度的同行,就需要考虑是否缺自己乏相应的天赋和能力,进而变更努力方式、方向甚至直接放弃目标。
2、在放弃之前,需要确认变更的目标是否更接近想要的自己,同时确认放弃之前我们已经做出过切实的努力,而不是凭感觉去评价放弃的前后改变。
3、如果你的目标发生了改变,那么就要对原有的目标进行脱离。
4、改变的过程中,允许自己有过渡阶段。过渡阶段应小步子,多尝试,留出调整的空间。
美食街新开的韩国烤肉小喵试了,觉得有点难吃,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但是之前的宣传都说特别好。小喵对自己品鉴能力产生了怀疑。
于是她请了自己几个闺蜜一起去吃,大家都觉着好像有点难吃。后来小喵从网上看到了专业美食博主的点评,也对这家韩国烤肉表示不满。
小喵果断放弃了再去试一试的念头。
几种错误的放弃方式
决定放弃是一关,如果放弃又是一关。放弃是从认知、感情、动机和行动四个层面上脱离原有目标。
如果一旦决定了放弃,就要正确的放弃,有几种放弃需要警惕【此部分来自《放弃的艺术》】:
1、对决式放弃
对决式放弃指放弃者让放弃成为一种道德行为或者必做之事,尽可能从好的方面展示放弃者的形象。
这种放弃者常常在道德制高点陷入理所应当,认为自己不需要为放弃的行为本身承担责任,甚至以道德掩饰自己真正放弃的原因。
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这种放弃者常常需要为自己的放弃收拾残局。
2、假装式放弃
假装式放弃是指放弃存在着很大的回旋余地,经常在认知和感情层面脱离不彻底。
放弃者常常纠结于让对方或者周围的人认为自己“赢了”,而反复的与之前的人或者事进行纠缠。比如和其他男人聊自己前夫的女人,或者离职后不停贬损前雇主。
假装放弃会让冲突持续,而不是结束。
3、威胁式放弃
威胁式放弃是指将放弃作为一个手段,做出威胁姿态,放弃者常常并没有打算真的放弃。
这种行为短期可能起效,但长期来讲不是一个好办法。在人际交往方面,威胁放弃是一种消极模式,会造成人际关系的恶化。
4、无故失踪式放弃
无故失踪式放弃是指放弃者在真正放弃后偷偷走开,放弃者对自己的决定不做任何解释。
很多时候,无故失踪表明该失踪的人既缺乏勇气,目的也不明确。
无故失踪会给其他人造成麻烦,会留给放弃者一堆后续问题,因此这样的放弃策略并不可取。
5、爆发式放弃
爆发式放弃是指放弃者到达所谓“忍无可忍”的那一刻,也是众人皆知的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爆发式放弃一般会带来后期长时间的抑郁、沮丧和情绪激动,并且可能会带来事后的自责、反复思考甚至追悔莫及。这与真正的目标脱离南辕北辙,与对决式放弃一样,堪称最糟糕的放弃类型。
6、貌合神离式放弃
貌合神离式放弃是指表面假装不放弃,实际上已经朝着“出口”走去。
放弃者常常不愿爽快承认他们想要退出,因此自欺欺人。
这种半吊子的状态既不是坚持也不是放弃,容易引发间歇性自虐。
7、逃避式放弃
逃避式放弃就是传统意义上狭义的放弃,一般指当事情的进展变的困难重重时,或者当形式比想象中复杂多变时,放弃者因为畏难情绪选择放弃。
其表现为在目标的认知、感情、动机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不积极的参与,放弃了行动。
这一类放弃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虎头蛇尾。
综上所述,假的放弃是指,目标的认知、感情、动机和行动四个层面脱离不完整。假的放弃会影响放弃者清空自己,开始新的坚持,甚至会引发更多的心理问题。需要十分警惕。
小喵一直纠结于那家难吃的韩料店,逢人便说。甚至一度发展成了,为了说出菜如何难吃而再次光顾那家店。
直到有一天,小D问小喵:“我知道那家韩料难吃,但我现在想知道哪家好吃。”
小喵一愣,才发现原来自己好久没有好好吃美食了。
放弃之后
正确的放弃应该从修正目标开始,然后将认知、感情、动机和行动四个方面都一一与原来的目标脱离。
这个过程是谨慎的,经过理性分析和深思熟虑的。
当你通过过渡期认真决定放弃的时候,请平静的,客观的妥善处理与放弃相关的事情。对未完成的事项进行必要的说明、收尾或移交,并告知事件相关的其他人员,阐明自己的立场和原因,确保放弃的过程不给身边的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从仪式上正式完成告别清空自己。也防止与之前有关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拉扯自己与原有的目标进行捆绑。
总结一下:
1、放弃是中性的,不是负面的。
2、放弃是为了清空自己,为正确的坚持让路。
3、放弃一定是因为自身改变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环境的要求。
4、放弃一般是发生在需要选择或者是成长与付出不相匹配的时候。
5、放弃的时候,允许与下一个选择之间有交叉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应该快速的寻找确立新的坚持目标。
6、放弃的时候要做到认知、感情、动机和行动四个层面的彻底脱离。否则就是假的放弃,可能会给放弃者带来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