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陪读,陪的是什么?
在过去的半年内,辅导作业可闹出了不少笑话。前有妈妈脑梗住院,后有爸爸挥泪“征婚”,真让人啼笑皆非。
朋友圈有吐槽的,暴走的,甚至癫狂的,家长辅导孩子的姿态,真像开了光一样“夺目”!
老母亲、老父亲们伴读辅导,是为了提高写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结果家长就像无头苍蝇,除了暴怒、声嘶力竭一顿发泄,别无他法。
其实,掌握好方法,辅导作业真的没那么累。
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但我们“保姆式”的伴读,完全是背道而驰!
难怪越用心的家长,越受作业的折磨!
所以,与其拼命提高成绩,不如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学期又开始了,辅导作业请看下面几个小妙招!
01.口头提醒,言不过三
小侄子升入一年级才半年,嫂子已频频奔溃:
「催了半小时,课本都没拿出来!」
「摘抄五个句子这么简单的作业,磨磨蹭蹭写了两小时!」
很多人认为,「怎么教也不会」是辅导作业最头疼的事,
然而「血的经验」告诉我们:孩子压根不会主动做作业!
直白点讲,就是缺乏积极性!这才是最糟心的!
光是作业前的催促,已让父母失去了耐心,
于是很多人的做法和我嫂子一样:
「作业不能不写啊!先凶一顿撒个气,再火急火燎帮他翻书包,摊开作业,恨不得替他写了!」
然而爸妈们必须先明白一件事:提醒是爸妈的事,但写作业是孩子的事。
不能因为你着急,就替他们做决定。
在孩子不主动做作业的情况下,你只需口头提醒:“该写作业了。”
一遍没用,就提醒两遍,三遍过后,不再提醒。
第一次这么尝试时,小侄子当然没在意。他美滋滋看完动画片,躺在床上才惊觉作业没写。
小家伙从没遇到这种情形,他立马跑进嫂子的房间,哭着说:
「妈妈,我忘了写作业了,怎么办!」
哪有父母不心疼孩子的?哥哥一看这阵势,立马心软了,心想:
「教训也吃到了,要不今天就帮孩子写完吧。」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知道了父母的软肋:无论我拖到多晚,爸妈都会帮我一起写作业。
这“亏”就白吃了。
倒是嫂子「心狠」,假装打了个哈欠:
「爸妈要休息了,你可以今晚补起来,也可以明天起来补,你自己选择。」
将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自己思考该怎么做。
好在小家伙碍于自尊心和荣誉感,硬着头皮连夜赶完,
结果不但一题没错,还从原先的三小时,加速到一小时内全部搞定了。
分享这个方法时,有家长担心:
「我家孩子成绩一般,没什么上进心,这招有用吗?」
事实上,孩子生来都有荣辱感,只要作业没写,就会心生焦虑,感到愧疚。
真正让孩子失去自尊心和荣誉感的,往往是父母的趁机指责:
「早提醒你干嘛了?还不快写!」
「我看你怎么办,等着被老师骂吧!」
这类嘲讽,只会让孩子转愧疚为仇视,越来越讨厌写作业。
后来嫂子回忆那天:
「我躺在床上,心疼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检查完作业,才松了口气。」
但坚持下来的小侄子,尽管依旧不喜欢写作业,但会自我约束,想起并主动去做。
让孩子明白:作业也是一种责任,你要学会承担。
02.适当在家工作
上学期,我给二年级讲一道口语交际题:
「请对辛苦的爸爸妈妈,说句感谢的话吧!」
话音刚落,小朋友们集体反驳:
「大人才不辛苦呢!」
这并不奇怪。
在孩子眼中,大人是天底下最自由的人:
没有作业,没有考试,也没人管着,多轻松啊!
而为人父母的艰辛,大人不会去说,孩子自然也不懂。
于是当我们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时,他们似乎并不「领情」,
甚至还会抱怨:「为什么只有孩子做作业?这不公平!」
与其「吃力不讨好」,倒不如学着让孩子「心疼」父母!
第一,适当在家工作,分享工作内容。
偶尔将工作带回家,并在适合的时机,耐心分享工作内容:
「妈妈的工作是把密密麻麻的数字,进行整合、计算、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爸爸的工作是连接错综复杂的电路,绘制眼花缭乱的图纸,千万不能出错,否则可不是得到红叉叉这么简单……」
倾诉不是诉苦,而是让孩子从繁琐的工作步骤中,找到认同感:
「爸妈的工作比英语、数学难多了,我还能抱怨什么呢?」
孩子自发心疼父母的不容易,比苦口婆心的抱怨管用多了。
第二,约好时间,一起学习。
「世纪文豪」杨绛女士曾回忆父母:我是受父母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如果你热爱学习,孩子也会渴望知识;
如果你天天捧着手机打游戏,孩子也不知学习的快乐。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试着陪孩子学习,而不是陪写作业。
在这段时间,你可以工作、读书,孩子自行完成作业,互不干扰。
坚持这么做,让学习平常化,孩子才能卸下重担,感受学习的快乐,从根本上不排斥。
03.该出手时再出手
有一位高年级家长向我诉苦: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不管多忙多累,我都会抽空陪她写作业。然而现在很糟糕,孩子离了我,都不会写作业了。」
不是不肯写,而是不会写——就像丧失性能的机器,不会启动了。
我相信父母们「辅导」的初衷是好的:
为了帮孩子起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体贴」的背后,家长却像监视器,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有“异情”,立马出动:
一开小差,爸妈立马训斥:“又走神啦!快写!”
一算错,爸妈就咂嘴、叹气给暗示:“重算!”
一遇到不会的题,爸妈立马讲解思路、写步骤。
这不是帮助,而是在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的权利。
一旦让孩子形成「错了有人提醒,不会有人教」的错误意识,
他就会偷懒,不动脑筋,
从而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
所以,不如远离孩子的书桌,
在他们主动请求帮助前,去忙自己的事吧。
当然,帮助的前提是:孩子尽力思考过,但解决不了。
思考后的他,就像口渴的人,此时你给他讲解,才有“茅塞顿开”的理解。
并且孩子也能悟出学习的“因果”关系:只有上课认真听,作业才能轻松完成。
连同上课听讲的问题也解决了,一举两得!
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我要求,这才是学习的好习惯。
千万别为了节省时间把答案塞给孩子,这会吃大亏的。
事实上,没有天生的「懒孩子」,每个孩子对作业都很重视,都很乐意去自主规划:
小到安排写作业的顺序,大到提出与参考答案相悖的答案。
真正让孩子失去兴趣的,不过是苛责的要求,和压力的施加。
以上每一点建议,都没有耳提命面来得痛快,
也不没有一劳永逸的便捷,
但只要坚持下来,到了初高中,学习肯定不用父母操心,
因为这些方法,都是以尊重为前提,立志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
爸妈们,请深吸一口气,用平常心对待作业,
在愉快而紧凑的寒假里,我们先学会用尊重和理解,帮助每个孩子成为自觉、自立、自强的思考者!
加油,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