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就是自我约束的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品格,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自律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自律性的人一般会有坚定的意志。但是现在有些孩子自我约束性很差,做一件事情,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拖拖拉拉。起床不能按时起,作业习惯最后一天写,而且不专注,容易被周围人或环境影响。
不自律的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导致一件事情不能完美完成。这个时候,就会控制不住情绪大发脾气,将责任推给其他人,没有责任心。而且在遇到困难时,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做事没有明确目标,轻率开始,像一只苍蝇般乱撞,最后结局必定不会令人满意。这种孩子往往比较任性,凡事都要靠父母帮忙,倘若没有家长在身边,那么生活将会一团糟糕。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否则就会辗转反侧、心有不甘。
自律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件事情都可以按时完成,杜绝拖延症的坏习惯。做事之前,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如果出现问题会积极寻找原因,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一个人的自律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慢慢养成的。现在很多父母开始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希望孩子可以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首先,制定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家长要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不被允许的,不能一味娇惯孩子。规则是用来执行的,在孩子违反规则的时候,家长就要作出适当惩罚,让孩子知道违反规则的后果。孩子想要某件东西,不要立刻满足孩子,适当让孩子吃些苦头,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知道世界并不是围绕自己转的。
其次,加强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时间是不能浪费的,也是不可以重来的,所以珍惜时间,当日的事情必须当日做完,不可以拖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制定时间表,规定孩子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比如,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等。如果孩子因为磨蹭而没有做好某件事情,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不能帮孩子解决麻烦。
然后,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自律是孩子的自我管理,主体还是孩子,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成功了皆大欢喜,失败了也不要怕,可以再去尝试。家长要注意,千万不要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怎样去做,相信孩子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简谈小课堂: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就一定可以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自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