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了,谈谈感受。
不同于考公群里大家的担忧心理(考前很怕羊了,不能考),我无所畏惧,没中招就去,中招了就不去,看来老天还是想让我多体验一次这种重量级的考试的。
别人都是熬夜刷题过来的,我的确是每天看小说过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我没有资格抱着希望上考场。
昨晚破天荒,居然还梦到了考试,而且《行测》还居然改了题型,加了简答题,然后梦里,我还和初中的班长做小动作,哈哈。
难道暴露了本性?我记得我历史特别差、生物地理什么的简直到了听不懂的程度,初中时候,在学校也不少熟人,我妈就是那种会叫你不要跟成绩不很优秀的人玩儿,而我又偏不听,偏跟人家混得熟。
每到考试,到考场,发现邻座是别班熟人时,真是欣喜,赶紧彼此握手,互道:“合作愉快”!
最丢人的一次,明目张胆到当老师是瞎子,然后被抓,我再费力打感情牌,哈哈,回忆起来真是好玩儿。
有些道理非要过了那个年纪才会懂,其实欺骗的不是老师和家长,是自己。
我对知识的串联能力、架构思维导图的能力确实是薄弱,这也是我高中一直学不好历史的原因。
后来就觉得,考场上做小动作,真的一点意思没有,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在乎那个结果,依然我行我素,在乎那个结果呢,从头再来。
简单粗暴。
回归正题,早上走之前,大G问我考场在哪里,我的回答是不知道,路线还是病号大G查了告诉我的,我这个人,的确是不爱看导航,脑子不够用。
《行测》做下来,感觉就是,裸考真的是伤不起,那年自己看了一段时间书,只是最后的材料题没时间做,全靠蒙,今天是至少40题都是蒙的,时间根本不够,不管怎么说,得涂满了。
下午去考场,就发现人少了,其实没必要,都考了上半场,下半场干嘛不去呢,去看看题目也是好的。好歹以后也知道《申论》C类考什么。
我现在是A类和C类都经历过,就差B类了。
下午写了两个小时的字,手酸死了,看着答题卡满满当当的,你突然又有种成就感,可能答得是一坨屎,但还是争取到了辛苦分啊,哈哈。
说实话,我一直是排斥公务员的,可能是出去办事情见多了他们的姿态,这个岗位,你看重的无非就是那份稳定的薪资和那并不真实的虚荣感。
就好像我到旁边的网吧,有个阿姨,总盯着我看,有一天,她告诉我原因,说我长得跟她哪个亲戚家孩子很像,紧接着就说:“但是她是公务员。”
看,瞬间,我就被世人比下去了。这就是大众的观念。
我还是那句话,自从前年那股劲儿没了,很难找回来。
就好像我下午读着《申论》的材料,每一篇,我都读得很细致,也很喜欢这些材料,因为基层都在为民着想,为民办事。
现实呢?不用我细说了。
我们无时不刻不在矛盾的夹缝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