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暴露于某种化学物,而造成人体器官器质性的损害,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是内科急症。
一般来说具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抢救不及时会导致很快死亡。
诊断
病史询问应包括疾病经过健康状况,公众以及饮食、服药史等。
必要时调查中毒现场,寻找毒源与疾病因果关系的证据,疾病发生过程中急性中毒的规律,临床表现与毒物的靶器官毒作用相符合,病情严重程度与估计吸收毒物的剂量一致,再根据患者面容、呼出气体、特殊体征及排泄物性状等,综合分析。
危重病例的表现:深度昏迷,高血压或血压偏低,高热或体温过低,呼吸功能衰竭,肺水肿,吸入性肺炎,心律失常,精神激动癫痫发作,抗胆碱能综合征,少尿或肾功能衰竭。
排毒方法
根据进入途径不同,采取相应排毒措施。
呼吸道吸入有毒气体应立即撤离中毒现场,加强通风机及吸氧,以排除呼吸道内残留毒气。
如毒物是由皮肤吸收,应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微温水冲洗皮肤,特别注意毛发指甲等部位。对不溶于水的毒物,可用适当溶剂,也可以将解毒剂加入水中冲洗。
毒物污染眼泪,必须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十分钟。
大多数中毒患者为口服摄入排毒,最直接的方法是催吐、洗胃。
催吐
对神志清醒的患者,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压舌板刺激咽喉壁以催吐。
药物催吐副作用大,一般不使用。
洗胃
如催促无效,患者神志清醒,毒物是水溶性,洗胃最为合适。
注!灌洗液要稍加温,接近37度,防止洗胃后体温过低或水中毒,否则患者可突然发生阵挛性抽搐。
洗胃过程中,万一患者发生惊厥或窒息,应立即停止行为并予以相应治疗。
常用洗胃液:鞣酸,高锰酸钾,牛奶与水,钙盐,氧化镁,淀粉溶液,氯化钠,活性炭混悬液。
洗胃禁忌症
深度昏迷,洗胃时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估计服毒时间已超过四小时以上,此时胃内容物极少席位意义不大,除非为抗胆碱能药物中毒,此类毒物可延迟胃内容物进入小肠。
强腐蚀性中毒有可能引起食管及胃穿孔。
挥发性羟类化学物口服中毒,如果反流可起类脂性肺炎。
休克患者血压尚未纠正者。
注!上述经济中不是绝对的,因针对个别情况酌情处理。
导泻与灌肠
多数毒物可经小肠及大肠吸收,会引起肠道刺激症状,故除了催吐和洗胃之外,尚需要导泻和灌肠时已进入肠道的病毒尽快排出。
对腐蚀性毒物中毒或者患者极度虚弱时,倒泻和灌肠是禁忌的。
导泻药物多为硫酸钠,每次剂量为15到30毫克,加水200毫升口服。
对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比如巴比妥类和吗啡类摄入,或重金属所致的中毒,灌肠尤为重要。
利尿排毒
大多数毒物吸收后由肾脏排泄,因此积极利尿是加速毒物排泄的重要措施。
常用积极补液、碳酸氢钠与利尿药合用、维生素C 8克每天。
血液净化疗法
适用于该毒物或其代谢产物,能被透析清除出体外者,估计中毒剂量大,预后严重者
禁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者,严重心功能不全,有贫血或出血,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超过220十不宜使用。
血液净化疗法的方法有血液透析,血液灌注,血浆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