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要跟着民声走,只有见民之所见,听民之所诉,行民之所愿,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和认可。但我们在响应民声的过程中仍存在着面子工程、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等现象,使得群众产生抵触情绪。古人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要想做好民生工作,必先听取民声,让民生跟着民声走:广泛、及时、全面地满足百姓最基础、最普遍的需求,通过创新技术等手段,又快又好地满足民众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
听取民声,需要我们广泛、及时、全面地听,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盼望什么,让人民群众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工作理应广泛了解民意,及时回应诉求。如地方领导留言板、市长热线、网络问政等,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回应民众关切,真正做到了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除此之外,还应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了解群众诉求。像县委书记谷文昌,他俯下身子,走进群众,了解百姓所需所愿,并带领群众绿化海岛,最终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真正做到了惠民便民利民。
满足人民群众最基础、最普遍的需求,是我们做好民生工程最基础的着力点。一方面满足人民群众最基础的需求。比如,教育需求一直以来就是民声的“关键词”,教学质量好坏、师资是否稳定、入学门槛高低都牵动着百姓的心。因此,想要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我们必须从民众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做好社会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满足人民群众最普遍的需求。当前,民众对碧水蓝天的呼声越来越高,环境问题也成为亟须解决的民生问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比如各个地区科学治霾、会铁腕治霾,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造美丽城市、美丽乡村,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土地常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只有在满足了群众最基本、最迫切、更多元的需求之后,我们才有余力去思考如何又快又好地满足民众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
想要实现又快又好就需要政府执行力的提高、技术手段的运用、服务模式的创新,去满足民众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政府工作人员要提升执行能力,快速、高效地满足群众需求。既要培养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还需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熟练掌握工作方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各地方政府要创新工作方式,推进“互联网+政务”,
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比如,广东“粤省事”微信小程序的发布,正是当地政府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高效工作途径的做法,切实满足了群众需求,获得了群众点赞,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君群众少跑腿。”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百姓是一个国家的中心,也是重心,政府推进民生建设。要做到以人为本,根据群众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并接受全民监督,做好民生工作。唯有如此,才能让民声叩响民生的大门,用民声书写好民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