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感到孤独的人 是不够圆满的

柏拉图曾写下过这样的预言:每个人都是被劈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的个体,终极一生都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它告诉我们孤独是人类的本质,孤独不分阶级,不分背景,不分地位,不分年龄,更不分男女老少。而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

  蒋勋先生在《孤独六讲》中讲他在青春期的岁月中,感到最孤独的时刻,就是和父母对话时。因为父母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而他听不懂父母在说什么。对青春期的他而言,孤独是一种渴望,可以让他与自己对话。

   《为你读诗》的创始人潘杰客在他儿时是靠着《唐诗一百首》从孤独中走出来的,后来由于辞去职务去了美国,因为语言的不通便开始送外卖,在那种巨大的人生的落差下,读诗更是他心灵的抚慰,带他走出孤独,享受灵魂的片刻自由。

  鲁迅先生更是一个极度孤独的人,孤独使他逃避群体。因为在他那个时代里,孤独使他保持清醒的头脑。

所以孤独并没什么不好,使孤独变的不好的,是因为你害怕孤独。然而孤独并非寂寞,寂寞会使你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如今这个快节奏,网络化,物质化的时代中,孤独感更是伴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害怕孤独。

  因为孤独每天生活在茫然无措中,除了本应做的事之外,闲暇时间,如无头苍蝇般不知该飞往哪里。
因为孤独想要结交更多的朋友,恨不得把自己满肚子的话倒给别人,而不去考虑是否值得你信任或别人是否乐意去接收你所谓的苦水。
因为孤独越来越在意别人的眼光,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会刻意去表现自己。
因为孤独才会想走进喧嚣热闹的场所去满足内心片刻的享受,填满内心的空虚与无力。
因为孤独才会去想太多太多的天马行空的东西,而不去真正的去认认真真的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孤独内心才会浮躁,没有足够的耐心与定力,沉不下心认真的读一读书。

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害怕孤独而想要快速的打破僵局走出困局,而这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孤独六讲》中说:“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什么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所以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与自己对天,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

孤独是上天给予我们独立思考的一方空间,在迷茫中审视自己的内心,看看心中所想,听听心中所说,反省自身问题所在,顺着心的指引走出眼前的枷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说一个村庄也需要守护的话,那么这个守护大将一定非狗莫属了。每到一个村庄,你是开着小汽车,还是坐着班车;又或是徒...
    枫之云阅读 1,108评论 13 9
  • 很多父母对女儿的性安全可能非常关注,也非常小心。但是我们看到的新闻是很多女孩子在被性侵后根本没有概念和父母或者老师...
    澳洲红豆豆阅读 8,571评论 0 0
  • 像我这样的年龄 内心已然如这湖水一般平静 即使仲夏的疾风骤雨 也不会激起半点涟漪 然而波涛却在这夕阳下涌起 涌起得...
    秋水饮马阅读 484评论 35 30
  • 以前爱运动 爬个山什么的感觉很享受 懒下来以后还没出去过 希望Fiona快长大 一起再爬一次黄山
    Jeszny阅读 3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