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热量表的计量精度等级是衡量其性能的关键指标,不同精度等级适用于不同场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经验的积累,了解影响精度等级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热量表达到标称精度,对于实现供热计量的公平、准确,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与计量精度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计量行业规程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GB/T 32224-2020《热量表》:这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于2021年10月1日实施。标准对整体式热量表的最大允许误差等精度相关指标作出了规定,是超声波热量表生产、检验等环节的重要依据。
(二)CJ 128-2007《热量表》:由国家建设部发布,2008年4月1日实施的行业标准。标准将热量表按计量精度划分为一级表、二级表和三级表三个等级,其中一级表的计量精度最高,二级表次之,三级表最低,即精度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规定了超声波热量表的精度相关技术指标例如准确度等级划分、显示分辨力要求、温度相关指标、压力相关指标,其他显示类别和单位指标对其精度考核等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JJG 225-2024《热能表》:是热量表的计量检定规程,规定了热量表的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等内容,确保热量表在使用过程中的计量精度符合要求,超声波热量表也需按照该规程进行检定,且检定周期不得超过三年。但不同地区可能因管理规定和热量表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各级精度等级的评判与适用场景
(一)热量表计量准确度按照最大允许误差计算方式分为三级。
1、整体式热量表的最大允许误差计算方式

以上公式来源于国标GB/T 32224-2020《热量表》
2、组合式热量表的最大允许误差计算分项较多,在本文中不做引述,建议查阅国标GB/T 32224-2020《热量表》获得详情。
(二)适用场景

(一)硬件因素
1、超声波换能器:作为流量传感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对精度影响明显。选用性能稳定、精度高的超声波换能器和温度传感器,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同时,采用高质量的封装工艺,提高传感器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减少因部件质量问题导致的精度下降。以真兰超声波热量表为例,其换能器由百年企业德国米诺真兰集团自主研发,通过材料优化与结构创新,确保中心频率、电容等参数稳定,为精度提供硬件支撑。
2、温度传感器:通常采用成对配置的PT100\PT500\PT1000温度传感器。当两支传感器测量误差向不同方向偏移或不同步偏移时,会加大温度测量误差,影响热量计算。
(二)安装因素
1、安装位置:热量表应安装在上游直管段为10倍管径、下游直管段5倍管径的位置,能够减少气泡与乱流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若上游存在泵、阀等设备,为避免紊流、震动等干扰,要注意加长间隔距离。直管段长度不足会导致流体流速分布不均匀,降低测量精度。
2、运维环节:安装完成后,进行全面调试,检查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此外,加强对安装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安装技能和对安装要求的认识。建立定期维护制度,对超声波热量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热量表进行校准,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精度。对于使用频繁或运行环境恶劣的热量表,应适当缩短校准周期。
综上所述,超声波热量表的一级、二级、三级精度等级,是根据不同场景的计量需求而划分的,它们从高到低的精度梯度,为各类供热计量场景提供了适配的选择,既覆盖了不同场景的计量需要,也在实际应用中基本能够满足各类供热计量的需求,为供热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计量支撑。这些精度等级的存在,不仅规范了热量表的生产与应用,更在保障供热计量公平性、促进能源合理分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