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最先对于乡土的概念了解来源于学校李玉玺老师写的《守望乡村教育》。何谓乡土?乡土社会又是怎样的社会呢?《乡土中国》让我了解了氏族中国。

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从古至今,农民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比重是很高的,农民对社会的进步发展也作出了极大贡献。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我感到无比骄傲。以前对自己生活的村子没有太多感想,在读完《乡土中国》后再去回想,乡土社会果然都是大同小异的。

一、地方性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这样的生活使的这里的人们都是熟人,生活在一个便利的社会中。乡土生活不需要法律仍满存信任。平凡质朴的人们,单纯的社会。

费先生认为:“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因此,乡土社会里的人们彼此特别熟悉。但是,与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相比,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二、文化

我们有时候区分城里人和乡下人以文化水平区分。其实,这是非常偏激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受教育的层次,而层次影响了水平。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的社会共同经验。人不能离开社会,不能不学习文化。无论是否存在于乡土村落中,文化语言都是必备的。我们不以此区分城里人与乡下人,但却自此感悟乡土社会!所以,多读书,多学习!

三、礼

乡土社会维系着个人的私德。道德用来约束自我行为。只有在团体中才会有这种约束自我的行为的内在。不同于东方文化,在西方社会中,团体格局中的道德体系离不开宗教色彩。因为是神的观念下,人人平等。

中国人讲究克己复礼,不需要神的代理,靠自我的约束力。对于亲人的孝悌之义,对于朋友的忠信,对于普天之下众人的仁(也就是西方的博爱)。乡土社会更重礼法,以礼来约束,不同于法治。

然,两性方面,现代中国人学皮不学骨,原来只是对于爱难以启齿,比较含蓄。现在是从泊来影视中抓歪重点,学的奔放热烈到不要脸,还美其名曰性自由,实则臭流氓。

四、家庭

那么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又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中西家庭的结构不同。我们中国的家庭都是以结构来算的,结构复杂的为大家庭,不以数量计。西方的家庭独立性要强很多。家庭是社群性的。在西方,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

同性组合和家庭组合原则上是交错的,因为以生育为功能的家庭总是异性的组合。因之,乡土社会中“家庭”的团结受到了这同性组合的影响,不易巩固。于是家族代替了家庭,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组合。中国乡土社会里,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为重要的表示”和“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深刻地展现了乡土社会的性心理,但是,我认为这在现如今已经改变了许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于2013年“社会学概论”课堂,方括号内为补充说明。 乡土本色 我们的民族和泥土分不开,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
    唐豆包阅读 3,652评论 1 2
  • 在新教育的路上,一群人,一条路,一起走,朝向幸福完整,成事成人成己。向着教育的诗意和远方,不忘初心,牢记使
    处世须待春风阅读 196评论 0 1
  • 想要查看一个数值类型,可以直接调用type()函数。例如: >>> type(3.5)>>> <class 'fl...
    晃里晃荡阅读 368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