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
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
微博:一个修行和堕落并存的道场;微博的传播机制是“无边界传播”。
微博是个道场,道场的一个好处,就是你把你自己做人做还原了,做成原生态的人,自然的人,真实的人。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家长的拒绝下长大的,‘不,不行,不可以’,我们应该选择对孩子好,而不是为了孩子好。
“人必须每天回到自我一次。在世俗物质的世界里,每天面对的是合同、谈判、营销、太久了会入魔的”。
“我从来都不想让自己多么长寿,我只想每一天都活的有张力”。
营销可以细化到你从还没进商场到最后掏钱的每一步心里满足。
微博玩的是消息,微博面对的都是弱关系,根本不用考虑人对人的责任感问题;而微信在管理强关系时需要强大的责任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息的扩散。
营销贵在“得心”,销售,贵在“应手”。
营销的本质是关怀。 人的感情是容易被触动的,关怀的点就是触动你的情感,让你自发去转告和表扬一下,表扬是最大的营销。 营销主打影响力。营销靠的是信任。
每一个抱怨的背后都是未满足的市场。
营销,是洞察并满足需求。需求是永远不可被创造的。
任何产品都只有两个功能,解决和满足。
高级营销需要熟悉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传播学、美学等学科。
网络营销就是心理说服并帮助对方完成自我说服。
网络是什么?网络是答案。我们每天在网络上都干着与答案有关的事情。明白了这个道理,网络营销的精髓就找到了。
联想: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干货文和鸡汤感情类文章比较火的原因,因为人们渴求迅速找到答案以解决自身的问题。
网络营销的所有立意,都不要站在客户的立场去考虑,而是要站在客户的消费者角度去考虑。
真正的网络营销需要创意组、策划组、编辑组、视觉组、执行组等形成团队合力。
需求 线索 答案 是网络营销的灵魂。
有声的营销高于无声的营销,图片营销高于文字营销。
大脑记忆有三个区块,记忆老区、记忆新区、记忆特区。
营销新产品要重视记忆特区的快速构建;老品牌应该重视记忆老区的深耕和巩固。快消品、长销品要在记忆新区上不断用功。
快速进入消费者记忆特区只有四招:新、奇、特、怪。反传统、反经验、反权威。
记忆还分主动记忆和被动记忆。
心理学上的品牌排序,是基于恐惧而产生新的记忆结构的。
联想:
这跟之前听黄执中讲说话之道时提到的,人大脑中有个叫“预期肌”的地方,一反常态和反经验的事情往往会让我们记得很清楚,因为它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这是营销的最高境界。品牌的最高境界是“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 我的歌声里”,最终极的影响是:盗梦空间。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有得小便宜的小愿望,所以便宜不重要,让你感觉占了便宜才重要。
所谓值得来自相信;所谓相信,来自感觉,感觉大于事实。
喜欢只有被不断强化以后,才能产生购买。
审美的终极定义是舒服。
当记住成为对一个产品认知的根的时候就叫品牌。
营销最后只要落到一点,不要研究产品不要研究消费者,只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