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个世界读书日将至,在数字浪潮奔涌的时代,书籍依然是照亮精神世界的永恒灯塔。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党员干部作为时代先锋,当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为修身准则,在书香氤氲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让阅读成为终身必修的“精神功课”。
筑牢爱读书的精神根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周恩来总理青年时期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坚持"随身带书、随时读书",用知识积淀铸就大国总理的博大胸襟。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更应树立"读书即修行"的理念,把书卷气当作精神底色,将求知欲转为行动自觉。要像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养分,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深耕理论沃土,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蕴涵养政治品格,让读书成为破除"本领恐慌"的密钥,锻造"金刚不坏"的执政硬本领。
把准读好书的价值坐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邓小平同志曾教导党员干部:"要读马列原著,要精读,要结合中国实际。"读《共产党宣言》,方能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可掌握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国之大者";研《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能传承红色基因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密码;钻专业书籍,则是锻造"金刚钻"的必由之路。党员干部当以系统思维规划读书蓝图,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强筋骨,以党史典籍铸魂魄,拿业务专籍砺精兵,像袁隆平院士那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像黄旭华院士那般用知识铸就国之重器。
淬炼善读书的实践智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钱学森同志为攻克导弹技术难题,既研读大量文献,更深入戈壁大漠实践,终成"两弹一星"精神丰碑。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党员干部当效仿焦裕禄"蹲点调研"的务实作风,在乡村振兴一线验证理论认知,在基层治理中检验知识成色。要像北斗团队那样把论文写在星空,如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将学识注入工程,使读书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坚持"日读一篇、月研一理、季践一题"的学思践悟循环,让知识在基层沃土中结出惠民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