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生活日益成为生活在媒体城市中的生活,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使当代城市成为“媒体 - 建筑复合体”,产生了一种“媒体城市”。
“媒体城市这一术语旨在凸显媒体技术在当代城市空间的动态生产中的作用。”提到媒体技术,麦奎尔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了在城市空间中发展变化中起到影响作用的技术:19C中叶的摄影技术,20c初期的电影、随之发展的电子和数字媒介等等,无不是技术驱动社会,技术与社会相互交融的表现。
媒体技术是如何解释城市空间的,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入手,莫过于电子地图,以百度地图为例,依靠网络技术,城市的形象在我们反复地与地图的接触中日益形象化、具象化,我们对于城市地理轮廓的认识、对于城市街道布景的认识、对于上下班或者是外出路线的认识,都是在不断地穿梭于地图和城市中获得一个个性化的认知的。
在一周前我看到一篇论文,是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许同文的《位置即讯息: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文中探讨了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城市空间的生产,它里面提到了一个概念——位置媒体。像百度地图这种具有位置感知功能的媒体,其运作原理主要通过 GPS 定位设备感知用户的物理位置,据此提供此地及周边环境的相关信息,也被称作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在国内存有繁多的种类,如美团app、陌陌app等。人们可以使用位置媒体进行导航、记录移动轨迹、签到、制作地理标签、社交、购物等。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要去斗南花卉市场,会先拿出百度地图查一下路线,我就会知道以下信息:与目的地的距离是多少、目的地在我的什么方向、目的地又在这个城市的哪个位置。在我实际的出行中,就可以感知到昆明大概的城市的形象,对城市的南北走向有着自己的体验。基于这种每个人使用地图都有不同的空间体验,我认为这就是麦奎尔所说的关联空间的主体性体验。
“关联空间是对摇摆不定的空间塑形的命名”,随着媒体变得越来越具有机动性、可测量性和互动性,媒体城市中的社会经验的新模式就具有了关联空间的特征。
麦奎尔认为,关联空间是一种社会空间,造就它的是积极建立遍存于各异质维度中的“运行中的”社会关系的当代迫切需要。(P.34)
定义这种状况的是这样一种越来越高的要求:要认识到每个社会行动者的独特地位和每种经验所处的语境,同时还要认识到语境的“饱和”状况。
这对我以后的学习研究有很大的启示,“要认识到每个社会行动者的独特地位”,也就是说把人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去考察,看历史的巨轮在个人的命运中留下了怎样的车辙,“要认识到每种经验所处的语境”,也就是要关注被访者在做出那个动作、说了那样一句话的时候的具体场景,更要认识到语境的饱和状况。在这里,同时也要具有社会学的想象力,将科学置于社会历史中进行考察,从内因和外因、历时和共时的综合上分析科学与其外在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说到这,我觉得书中我觉得比较遗憾的地方就是对于城市中的主体——人的关照比较少,哪怕说关联空间需要照顾到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语境,但是对于这一部分的叙述是比较少的。
而我认为,正是人使得城市是城市,人是城市的开拓者,也是城市的居住者,更是城市发展变化的主动力量,哪怕这个城市灯光再绚丽,没有人情的冷暖感知和个体体验,城市也只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的空巢而已。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在本书的第五章中,麦奎尔补充到了电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在本书的第五章中,麦奎尔补充到了电气照明超越了一种纯粹的功能性角色,照明不仅仅能够让工作时间延长,也可以用于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生活空间,进而重新分配政治权力。
提及灯光是因为我觉得是个比较受启发的点,以前接触灯光仅仅是从文学的角度,这里对城市灯光的阐释,让我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发散。
灯光的无限量生产,使其自身在城市中传播开来,第一波照亮了百货大楼、第二波照亮了公共街道、第三波照亮了私人住宅,这种分级的传播模式反映了附着于电气化的不同投资状况,灯光,也是展示一座城市或的确的进步倾向。
诚然,电气照明大大扩展了都市空间的商品化,在市场中,电光标志、照明灯乃至路灯都变成了经济武器。社会对灯光的功利性的诉求,都带有不可磨灭的资本主义色彩。
人们聚焦于对光的使用动机从而判定光线使用背后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城市照明不仅照亮了重要的城市地标,而且还有效地抹去了其他物体。
建筑会在灯光作用下变得活泛起来,物理的坚固性明显消失。规模和比例迅速变化,边缘变得模糊,此前离散的空间融合交叠在一起,这些都强化了现实与幻觉间的模棱两可的关系。人们就会感觉到城市是一座梦幻之城,夜幕降临后,甚至会觉得有些地方白天根本不存在。
这是因为在这个空间语境中,最重要的元素便是光,而这个物理空间的存在只是这个空间的社会意义,人们在这一时空下的特定活动让这个空间产生了意义,而人们的活动也因为有了光的存在才产生意义。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p.176)沃霍尔评论道:“我听说过的最好的、最短暂的造楼方法是用光线来造。法西斯份子盖了许多这种’光线建筑’”。麦奎尔认为他的说法证明了城市照明与蒙太奇技术间的密切关系。我的理解是,这里的“光线建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建造,我更倾向于认为是人为的聚光灯下的焦点效应,弱化了那些本被聚光灯映照的城市建筑。
媒介技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审视城市的视角,同时位置媒体给予了个人对城市的体验一种新的可能,也启发了我对场景的关注。万物皆媒,地图亦是,灯光亦是,必须要考虑到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行为和需求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