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多数人不愿承认自己的平凡
先说自己吧。
生活在全国三线小城市,生活家庭条件不算差也不算好,从小学一直成绩优异,到初中高中都达到了父母订的基本条件,但是大学上了一个三本,为此决定考研,终于考上一本,虽然非211985,但是以一个三本学校的同学都仰望的姿态进入了研究生生活。当你翘首以盼的梦想终于达成后,心里骄傲的声音默默然地不经意间侵蚀了自己。昂首阔步步入研究生生活,却终日以混吃等死还期盼末考老师放过一马,终于,连自己都觉得终身与挂科打不到边的自己,给现实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回首自己这走过的学习生涯,反省了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摔了跟头?对,是我的优越感。“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我学生生涯中一直贯彻到底,终不放弃的信念,直到现在我依然坚信。但是,就是对于自己的过度自信,而时常把这句话误解为自己的天生优势,从而引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大学本科舍友,以下简称A。
家住一线城市,房子一栋,家里思域一辆,独生子,在他们的城市生活水平下,也算得上是准小康。A同学性格张扬,也可以说是表现欲极强,记得在大一刚到,辅导员巡查宿舍的时候,硬生生是拉了辅导员在宿舍走廊上表演了几个魔术。那他真正的事迹要从大二时候参加一场建筑结构设计比赛开始说起。
由于大学本科坐落在广东某三线城市,交通不发达,经济水平也是排在全国中下水平。A同学也许是地域优势和家庭关系,和我们交流的时候,总会带着一种“我住的地方怎么样怎么样。。”的语气。我知道,这也许是他天生的地理文化气息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交流方式会让他天生带有优越感,但是时间久而久之我们也就习惯了。直到一次参加建筑结构设计大赛的比赛,A同学自成一对,是因为觉得自己从小长大的城市中,奇行怪异的建筑见过不少,而据我所了解,他在赛前事实上找过队友,可是大家均不认同他的方案,最后不了了之,最后只能独自成对。在后面选赛题的时候,选了一个相对偏难的结构赛题,自己当时说凭借多年的阅历和大学所学的知识,足以在赛事中体现一番成就。
可是后面发生的结果相比大家都可以猜得到,很有趣的是,比赛后他却质疑评委水平不行,是因为自己独自成对受到歧视。。。等等理由。而后我们舍友之间无意间在课设上见到了他作品,一致认同成绩不好确实是有道理的。用土木的行话来说就是,结构混乱,体系连基本的力学常识都没有,天花乱坠,华而不实。
毕业的时候跟他聊了一番:
“你说人生下来是为了什么?”他问我。
“不知道”
“人生下来,大多数人按既定的路线行走,小学到大学,大学到职场,职场到婚姻,婚姻到孩子,孩子陪伴到归去。那人类生下来到底是干嘛的?”
“额。我也不知道”
事到如今,我也没有找到答案,可我一直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可也正是这句话,大多数人不愿承认,不愿去接受平凡的一面,天生的傲性,总想着成就大事,却忘了踏足脚底。为何这么多的人不愿去承认自己平凡的一面,在我看来,更是因为自己太想成为理想中的人设而忽略了现实的过程,自我麻醉也是心里治疗的一种方法,而人确是天生能够把这种治疗术运用的出神入化,反而连自己最初是什么样子都忘了。
用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来结尾:
——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