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西域武僧
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喝茶从周朝就开始了,因为《诗经》中多有荼字,《尔雅》注,茶又称荼,故以此为证据。但事实上,诗经中的荼,一般指的是苦菜,比如《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豳风·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等等,这些说的都是苦菜,而不是茶。中国自汉以前的古籍中,都没有茶这个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应该指的也是苦菜,因为苦菜本身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到了陆羽茶经中,这个荼字就被茶替代了,这里面颇有托古之嫌疑。其理由是,本草经大约成书于东汉到晋这一时期,最早见著古籍是隋朝,此时茶字已经开始使用,因此没有必要在书中分开通假。本草经中本来就有关于茶的论述,使用的是茶字,而不是荼。因此,关于神农氏得茶的传说,有很大的疑点。
古籍中明确记载茶,是在一本医书中(忘记了名字)说,茶始于晋代。而且在晋华阳国志中,有进贡香茗的记载,这应该是信史中最早有关茶的记录。华阳国位于四川,巴大致相当于四川西北部,传说中国茶始于四川雅安的蒙山,应该是比较合乎历史的。
汉代关于茶的记载,在《僮约》中说,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这里也没有具体说茶的喝法,但是在武阳(应该指的是四川重庆附近)这个地方,卖茶的行当已经颇具规模。这篇僮约的故事比较好玩,是说王褒去看望朋友的遗孀杨氏,发现杨氏的仆人经常与主人对抗,也不尊重主人的朋友,于是就花了100两银子买下这个仆人,并给奴仆定下了非常严苛的契约,每天要做什么,怎么做等等,可以说事无巨细。这篇僮约是研究中国古代奴仆制度的一个重要资料,因为其中记载了两句关于茶的言论,顺便放在这里提一下。
晋代喝茶也有个典故,称之为水厄。说司徒王蒙酷爱喝茶,经常请人到家里喝。那时候喝茶大概就是把新鲜的或者晒干的茶叶扔到锅里煮一锅浓汤,然后加上油盐酱醋胡椒白果之类的调味品,一碗一碗的盛来喝。这东西我估计喝一两碗还成,要真喝个十碗八碗的,非喝吐了不可。所以所有到王蒙家喝过茶的人都怕他。但是王蒙官又大,请谁谁都不敢不去。于是官场之中,一旦有人被王蒙请,便跟同僚抱怨说:“完蛋,今天要倒水霉了”。
到了唐代,关于饮茶方式、制茶方式的古籍记录相对多了起来。最著名的就是陆羽茶经。这部书和宋朝除了做皇帝不会其他都会的全才宋徽宗写的大观茶论,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部最重要的茶文化专著。唐代喝茶称之为煎茶,他们将茶做成很结实的茶饼(用的是蒸青法吗),喝的时候将茶捣碎,过萝筛成细末,再在特殊的金属茶筅中在炭炉上加热,跟现在喝茶讲究的用个小型焙篓提香一样,然后再煮,也渐渐的不加什么花椒大料了,开始喝原汁原味的茶。
到了宋代,喝茶更加盛行,连皇帝都写喝茶专论,其风靡程度可想而知。宋代喝茶不再用煮了,而是抹茶。制茶工艺也是蒸青压饼,或者团成球状。喝的时候捣碎研磨,用开水冲泡。所谓龙团凤饼,就是当时流行起来的。甚至有一饼一金之说,可见价格奇高。如今,日本的抹茶店,还基本上采用这种喝茶方式,只不过在制作上已经改进了,使用烘青绿茶直接研磨,甚至要加工到纳米级。喝一次茶也极贵,还要沐浴焚香,繁琐的紧。
到了明代,中国喝茶风气一变,变成简单实用的泡茶法。这是因为朱元璋出生于草根,他觉得龙团凤饼这种做茶的方法太消耗人力财力,便下令禁止了。于是,龙团凤饼的制茶法在中国彻底失传,但是导致各种不同的茶叶制法被开发出来,白茶、绿茶、红茶等等,各种制茶方法创新层出不穷。特别是红茶,从明代开始出口,并且从沙俄到欧洲,成为西方贵族的挚爱。
到了清代,中国主要的茶叶品类基本上齐备,喝茶方法也逐渐固定下来。北方盖碗冲泡,南方茶壶冲泡。讲究的家庭用紫砂小壶,一般家庭一把大瓷壶全家喝一天。同时,茶叶也成为中国外贸中最重要的商品。并且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当时英法七年战争刚刚结束,英国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对美国殖民地开始征收高额的赋税。并且为了倾销东印度公司积存的茶叶,在美洲施行茶叶专銷。美国人当然不吃这套,他们既没有为祖国分忧的思想觉悟,也没有紧紧团结在女王身边高举伟大旗帜的习惯,更没有我交税我光荣多交税全家光荣的思想高度,于是,他们造反了。直接将三条船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倒进海里,最终引发了美英战争(美国独立革命),美国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