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吃饭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弟弟手术后需要滋补,于是家里人也一直在吃鸡肉之类的给弟弟补补营养。顺便改善改善家里的伙食吧。
于是一直姥姥送来的鸡成了今晚的晚餐。白天家里人也一直在忙的。家里种枸杞后,一直销量不是很好。价钱也卖不了多少。为此,家里没少因为这个有过争吵。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晚饭时每人碗里都有几块鸡肉的。当我把饭端到餐桌上,又去端饭时。奶奶趁机将自己碗里的肉给了爸爸。妈妈走过来吃饭时,看到爸爸碗里多了一块肉,就问爸爸“你碗里怎么多了一块?”“弟弟的碗是哪个?”故意岔开话题。妈妈故作想打爸爸一下。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心里很是难受与不解。
家里的关系我一直像个旁观者似的。我不知道有时这样的小事为何会让人心里掀起波澜?
由此,我将自己碗里的鸡腿给了奶奶吃。她呢?又不吃了。给了弟弟,并不考虑弟弟需不需要。我有点恼了,好好的晚餐,只是因为这么一件小插曲,让人很是难受。
家里的德孝教育我一直很是欣赏,包括爸妈的教育观。从小我便独立,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家里的气氛,也让我很是欣慰。
我一直在想,前辈们所谓的节约,所谓的“重男轻女”这样的观念,对待教育下一代到底是可取的还是需要剔除糟粕?
如果奶奶给爸爸鸡腿只是为了觉得爸爸辛苦的话。那我给奶奶的,她的做法是否有点让人受不了——唠唠叨叨一边说着我们对她不好,一边又这样拒绝我们的好意。
当孝心都变成了多余。我们坚持的又是什么?我们可以去同情任何一个弱者,可是真正见教养修养的不还是家庭间的点点滴滴琐碎小事吗?
在此唠叨几句,希望大家别烦,真的是想要找到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