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月2日开始,到今天,18天时间,看一部分书,做一部分笔记,写一部分后记,终于算是把《人类简史》读完了。
不过,笔记这部分我有点不怎么满意。在阅读时我会先把重点内容划出来,读完当天计划的量后,再记录到云笔记上,然后用截图的方式配在每篇阅读笔记里。
这些个重点,我觉得把握的还不够到位,对以后翻阅回忆或者写其他文章时,不一定有什么帮助。在阅读下一本书时,还需要再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至于16篇阅读笔记,我觉得完成还是不错的。
每篇我都会定好一个主题,到了第9篇,开始尝试写提纲,并将篇幅尽量写长,控制在千字左右,就这样,前后写了一共约14000字的后记。
感觉主题和提纲的帮助很大,以前基本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文章缺少围绕的中心点,条理性、逻辑性一直也不怎么好。
定主题和写提纲,似乎先期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在后续实际写文章时,修改调整的次数和时间会少了许多。有了中心主题,文章可以往一个点刨深度,而按照提纲来写的话,千字其实也并不难完成。
不过,为什么要强迫自己用这种方式来读一本书呢?
主要还是无聊吧。2020年漫长而难忘的春节,大家都懂的。
这种书如果按照我以前的方法阅读,恐怕第二天翻开书的时候,已经记不清第一天读的内容了。现在这么一来,整本书的条条框框清晰许多,从头到尾说了些什么,也能说出个七七八八。
《人类简史》主要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写了智人的三次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让人类开始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学会了用想象构建秩序。
农业革命让人类告别了狩猎采集社会,生活变得安定,群体人口逐渐增加,从小部落变成了大的国家。
金钱、帝国和宗教是三大维持人类发展的想象秩序。
最后的科学革命,大大加快了人类发展的进程,未来的科技也许会让地球上出现一种新的生命形式,替换掉智人的主宰地位。
竟然全凭记忆就能写出上面这段《人类简史》的主要内容,我的内心还是有些小小的激动。
说起来,关于阅读方法,我也读过不少相关书籍,不过每个人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还是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总结。
18天里,平均每天也用不了几个小时。
边读边思考边写作这个方法,对于阅读一些自己会觉得枯燥的书还是可行的,顺便还能完成每天的日更,一举两得,我觉得挺好,而且打算继续保持下去。
--完--
附上16篇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