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寿命的长短,是一个随机变量。
这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是(0,100+)
从可能性上来讲,人的寿命,在这个区间上任何一点。
寿命这个随机变量的分布,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医疗、个人知识含量、个人心理状况、经济状况、工作类型、习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遗传因素、还有随机因素及其他未能考虑的因素。
影响因素是很多的,从似乎可以被个人自己控制的角度,可以将这样的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而任何一个因素,却也并非是完全可以被自己控制,总会收到其他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影响着。
所以,总体上来讲,人的寿命,并非是可以被认为控制的。不可控,却也并非是不可以影响。个人通过改变那些能改变的因素,如多学点安全知识、多学点健康知识等等,来增加对寿命长度的好的影响。这个影响能有多大? 无法估计。因此,生命的长度,是无法被自己所掌控的。
虽然不能掌控生命的长度,但,个人是可以掌控生命的质量的。
活得好不好,从平均来看,愉快的感觉是高还是低,生活得轻松愉快还是疲惫不堪,是由人自己所选择的。这样的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在于人的思维。 思维,从大度维度来讲,便可分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生死观、得失观等等之类的;从具体的维度,可以分为不同领域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又分为,人文社科的和自然科学的。
从人类的活动来讲,人的大多数活动,都在围绕着活得更长和活得更好展开。
既要在选择的范围内,让自己活得更长,也同时让自己活得更好。
而人对活得更好的掌控,比活得更长要大得多。
从心理疾病导致生理疾病来讲,活得更好,也就是增加了活得更长的可能性。心脏病、心脑血管病、癌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人的心理状况,笼统地讲叫活得好不好、开不开心。
所有,不管生处何境,是贫困还是富裕、是健康还是疾病、是年少还是年老、是高文化还是低文化, 热爱生命,别辜负了自己。
生命,不是等到做成了某件事、完成了某个心愿;生命,不是等到考上了大学,不是等到了升职加薪......生命,不在等待之后,而在此时此刻。所有经历的都是应当的,所有发生的都是有原因的。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