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典句出自北宋诗人米芾的《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译文:
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会撑破月亮的。
注释:
目穷: 眼睛能看到的。
万道虹光: 引用民间传说。传说月圆之时,蚌才育珠。
育: 孕育。
珍: 珍珠。
修月户: 传说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望月的写景抒情诗。全诗以登楼望远为视角,首写淮海大地月光铺银的壮阔景象,次借虹光育蚌的想象拓展画面层次,后以修月神话的联想赋予明月动态与趣味。
通过对中秋月夜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月光的雄浑与柔美,又融入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浪漫遐思,主题上突破单纯写景的局限,在咏叹月色之美的同时,暗含对自然规律、宇宙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以理入诗”的创作特点,兼具审美价值与思想深度。
开篇“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诗人远眺淮海,将目光所及之处的月色比作倾泻的银辉,铺洒在浩瀚海面,渲染出一片澄澈而壮阔的景象。继而引入民间“月盈蚌育珠”的传说,将圆月散发的万道光芒与珍珠的孕育相连,赋予中秋之月以神秘的生命力与丰饶意象。
后两句“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诗人联想到“八万二千修月户”的神话典故,假设若缺失这神秘的修缮力量,被桂枝撑破的月亮只能缓缓西沉 。既展现出诗人不受拘束的率真任情,又让冰冷的月色染上鲜活的人间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