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小随笔 ——外出学习之旅第一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到今天为止,我来到仰慕已久的花家地实验小学学习整整一周,由最初的顾虑和担心,到现在渐渐地适应。虽然到现在我还是没分清楚学校大门的具体方位,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出门到本部学校,好心的师傅好像知道我方向感不强,总是不厌其烦地说:“这是北门,直走向左拐……”“这是东门”。每天早上饭堂里吃着营养丰盛的早餐,看着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老师从身边经过,耳边不时传来老师们“早”“早”打招呼的声音,一股暖流从心底缓缓流淌。不管是楼道里还是校园里,遇见学生,学生主动打招呼问好,老师会点头示意,再加上领导的关心和惦念,让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我按照这儿作息时间学习,从中午不午休感知老师们的工作强度大,从老师们的口中、行动中感知时间的弥足珍贵,反思自己无端地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

        今天的教研活动结束早,静下心来,总结和梳理一下这一周的收获和体会。听课共计是11节,专家教授指导的教研活动6场,其中不包括安校的学校文化理念介绍和名师王佩霞老师的论文指导。真可谓是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科学老师王海军在说课时的一段话让我有所思,“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就好像切香肠,难度降低,环环相扣。但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老师清楚,学生不清楚,易于教,不易学。”就如我校李校所说,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小问题,课堂变成了机械地一问一答,也如昨天陈筱梅专家所说,在语文方面,又回到过去分析课文的老路上去了。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

        在方舟校区听了4节低段课,发现这4节课有几点共性,值得我去学习。一审题画批。学生读题或学习提示,接着学生开始分析,概括摘录提示要点或提取关键信息,老师再给圈画出来,学生非常地清楚老师让干什么,目的明确,学习效率也会很高。二对于学生交流的是有关本课的重点或规律、结论,让其他学生去重复,“谁听清楚刚才xxx说的话了,你能再说一遍吗?”这样的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加深学生记忆,也水到渠成突破重难点。三每节课都有学法的渗透和指导。如二年级数学《搭配》,学生探究发现数的组成固定头或固定尾的规律,经历建模,再用这种规律(模)去应用实践。二年级语文《看图作文》的学法指导看、想、说、写。三年级语文《掌声》的“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虽然是低段,我觉得这些在高段也适合。只有领会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应用知识,形成能力。

        上周四听了三年级的一节英语课对我的触动挺大。首先是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非常标准流利。老师在课上运用戏剧,以戏剧为抓手,设置一些英语活动,学生通过双簧、角色对话画一画、演一演等,在老师提供的具体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操练、运用。既激发学生兴趣,又练习口语交际,确实不错。

      今天下午听刘加霞教授指导的两节数学课对我的触动也挺大。“探究”必须是真正的探究发现,在学生探究时给学生一些抓手,也就是给学生一些台阶,如在《九宫图》学习中,先让生看乌龟壳上的数,让生算一算,有了感觉,图中再给学生一些数,也就是半成品的“九宫图”,给学生一些支撑,最后独立完成九宫图。有了模式,再用模式解决问题。所以说在给学生脚手架时,搭多了,没了探究;不搭,学生有点蒙。搭好了,学生会顺利到达彼岸,真正的探究在生成,在度的把握上要掌控好。其二就是对“一以贯之,整体把握”有了深度的理解。如何从低到高不同年级单元贯通,就今天的《条形统计图》来说,老师结课时渗透的复式统计图,是内容上的打通,而这节课上老师渗透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感受数据的随机性的数学思想在今天这节课实用,到了五年级六年级学习统计图时这种思想还实用,这是思想方法的通用。

          期待明天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研。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李庆文: 我也看过一个类似的话,你晚上睡不着是因为白天没有努力,一天浑浑噩噩没有事情也没有完成,晚上没有勇气去结束...
    小师hd阅读 1,111评论 0 0
  • 非常感谢彩虹花 Lisa&Coco 花花的推荐,昨天我在深圳墨言书咖进行了一次读书会的实践。我阅读的故事是《猜猜我...
    先行教育罗茜阅读 2,047评论 0 1
  • 在艺术之都翡冷翠闲逛的之时,发现一个卖售文具类物品的小店,对这样的小店,我向来是没有免疫力的,只要遇见,那是必须要...
    灰玫瑰汪然阅读 3,233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