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近期基金行业有几个热门事件被炒的沸沸扬扬,尤其是东方红基金一天销售100亿,机构甚至做了20亿限制,超出部分需要比例配售才能获得份额。
好产品受追捧,自然无可厚非。但为什么近期基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赶热点呢?
基金在销售宣传的时候,自然可以拿出很多“证据”证明业绩未来会多牛,这其中常见的条件是:
1、基金经理多NB。这个自然是看人的市场。NB的基金经理自然应该获得投资人认可。
2、该基金旗下基金历史业绩。历史业绩说话,吸引很多人购买。
3、销售渠道重点推荐。通过打造爆品,在销售机构重点推荐。
4、控制销量做爆品。限额20亿,先到先得,后到无份。
在抢好产品的影响下,各种因素一起发力,一天卖了100亿,真是厉害。
但这些常见的推销策略,对于投资人往往并不见效,甚至并不能成为预测未来的法宝。
1、基金经理很厉害,但需要条件,趋势,机会都满足才能发挥价值。当年华夏大盘基金业绩一飞冲天,带动了当红基金经理王亚伟,但随后的业绩表现,并不能一直证明NB的人一直可以NB下去。
2、基金历史业绩很厉害。基金公司一般都会拿历史业绩说话,因为这是一个可以讲,允许讲的数据。证监会允许讲历史业绩,因为这是事实,但这个过去的事实并不能预测未来。所以在各种宣传材料的最下方,往往有一句“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的话。这段话虽然小,但作用极大,忽视之后风险更大。
3、销售渠道重点推荐。不论出于何种原因,重点推荐一款产品很定是风险较大的,因为理财行业的爆品往往预示着总体收益被分摊。通过重点推荐,往往不能从更公正的立场销售产品,带来的更多是销量导向的后果。
4、销量20亿做限制。在2008年第一轮牛市,曾有一天销售1000亿的基金,也是做控制。做控制也意味着紧俏。同时本次东方红的基金三年封闭期,在3年内不能卖出,也给投资机构预留了足够长的时间。但卖多卖少多不会改变产品本身的属性。因此爆品不能代表一定是佳品。
一些观点:
近期一些基金的爆红,也出现了一些观点,是牛市到了,该离场了。因为基金销售的火爆往往意味着牛市的到顶,可以离场了。这个逻辑也是奇葩。
基金销售的整体火爆,往往代表很多之前未参与基金投资的用户投入其中,导致新认购基金规模增长过快,出现整体销量上升。而这大都是发生在牛市已经起来,并且有明显的赚钱效应的时候才会出现。
而近期的一些个例基金显然不是这样的情况,而当前新发基金整体规模并没有火爆。
基金历史上的两次火爆,也分别是2007年的牛市,和2015年的牛市,当时的新发基金份额也是冲击历史新高。所以基金销售规模冲击历史新高,可以离场的机会。但个别基金的单点火爆,并不能代表牛市到顶。
我的观点:
要说谁能预测未来,预测股市,那肯定是扯淡。正如最近网络流传的一个券商研究员的朋友圈,让大家更能看清楚投资的本质:
如果我能准确预测股市,我早就财务自由了。那还用得着做研究。
在理财方面,如果我们指望预测未来获得大额收益,不能说绝无可能,但至少与中彩票的概率不相上下。如果我们把投资当成买彩票,那交智商税的日子还要持续很长时间了。
虽然根据历史不能预测未来,但有2个关键事项,可以作为大趋势判断的条件,可以作为大家理财时间点判断的参考。
一、新发基金低迷是入场好时机。
新发基金低迷,意味着基金市场缺少赚钱效应,主要是由于股市的低迷导致。
这个时候往往是建仓好时机,也是选择基金的好时机。
从目前来看,近期新发基金已经持续回升,如果年初已经入手的基金投资者,近期的汇报应该已经很丰厚。
现在的新成立基金维持低位,喜欢基金的投资者可以考虑介入了。
二、股票新开户数回升是入场好时机。
股票新开户回升,预示着新的一波韭菜弟兄姐妹入场,也意味着新的一波牛市有了触发的基础条件。
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都曾经是韭菜,但最后还是要通过韭菜阶段的洗礼,才能获得投资的真谛。
看目前的股票开户数并没有提升很多,所以还是清仓持有吧。
不得不说,投资领域技术分析也好,价值分析也好,最终还是要看市场供求,而市场供求更多收到“行为经济学”中的“情绪”所影响与控制,而基金销售规模,股票新开户数都是情绪带动的结果。
演习靠脸,投资还要靠情绪,抓住情绪,投资往往也成功了一半。
如果我们不喜欢股票的波动,也无法挑选各基,那怎么办?
还是看看这两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