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平日的生活来看,
有一件事情我们是很清楚的,
我们是为别人而活,
最重要的是为了这些人活,
他们的笑容和幸福构成了,
我们快乐的源泉
同时,我们活着,
还为了另外无数个不相识的生命,
怜悯之心,
将我们同他们的命运联系起来。
每天,很多次,
我都会意识到,
我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很大程度上
是建立在那些活着的,
和死去的人们的工作之上的,
意识到,
我必须诚挚地、竭尽全力地努力去回报,
我所得到的东西。
——爱因斯坦
”
文案 / 入画
主题 / 记录抑郁症患者第三篇
1 为什么要为了别人而活
昨天发的那篇推文,
主要是针对小A所处环境的一些社会现状的剖析,
其实,单就采访这个事来说,
我们采用了比较通俗的大众化流程,
出示打码诊断书、自我介绍、医院检查情况简述、
自我感知的应激事件、抑郁时的感受描述,
以及了解此刻被访谈人的三观,
异常简单的六步,
正常情况下,30分钟至90分钟,足矣。
可是,这丫头,
偏偏有点不按套路出牌,
你出一个三,她王炸,
聊到她在行的事,滔滔江水,
聊到她梗咽的事,黯然失魂,
整个访谈,
持续两个半小时,
直到凌晨才结束。
其实,采访的时间长短对我来说,
并无多大影响,
只是,时间越长,
越是对这丫头感到惋惜,
在他人眼里,
一个明明可以活的人五人六的小姑娘,
偏偏选择蜷缩在自己的世界,
我不知道之前疯羊跟我说的一句,
“有些事,有瘾”,
这句话该不该用在小A身上,
就像电影《志明与春娇》、《春娇与志明》、《春娇救志明》
看到第三部还是会游回去看第一部、第二部一样,
为什么?
有瘾嘛。
哪怕是吃药,对她来说都是为了别人想她过的好而已,
当然其中有太多无奈,这点是能理解的,
自我个性“瘾”的成分还是有一些的,
至于占了多大比例,只有小A本人知道了,
这里,没有征求她对于“瘾”这个字的认同,
就写出来了,也不知道对不对。
2 瘾 与 影
小A的精神世界里有一些被电影擦拭过的痕迹,
应该是源于她学过的一些编导的知识,
如果说,
有什么比做手工更有意思,
我想,
那应该是,自己用大脑构造全新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有自己喜欢的一切,
自己是女娲、自己是夏娃。
自己可以塑造一个模拟自己的主角,
自己作为导演,对着主角喊话,
拿着剧本修改人物事件发生的场景和冲突,
甚至是直接修改主角年纪、性别和职位。
自编自导自演,
这并不是讽刺,
身边确有太多这样的故事,
他们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努力的把自己活在自己构造的世界里,
他们根本不需要借助VR,
就可以轻松的拿捏自己的戏份,
甚至是片酬。
这个世界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里的世界一样,
当你思维停滞无法继续撰写剧本时,
某个卡壳的细节就像这抑郁症一样,
定格在镜头前面,
每次想从这里撰写更精彩的剧情,
思绪却始终如这定格的镜头一般,
冻结,
于是抑郁症来了。
他强迫你对卡壳的剧情点做了一次“人物回忆”
这个“回忆”使得你的世界进入下一层空间,
那里是一个围绕这个点不破的细节,
展开的一群人物和故事,
周而复始,层层叠加,
直到那个旋转的陀罗出现,
“我带你回家”。
这可能,
就是“瘾”与抑郁症的关系,
当然,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3 访谈的顾忌
其实每次访谈,我本人都特别害怕,
用她的话说,就是“重温一次扒皮”,
其实,我也会有同感,
不仅仅只是你们感觉在被我“扒皮”。
因为,我们视角不一样,
你们认为痛苦的细节,
在我看来,
早已成为人们麻木不仁的段子,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苦。
原本你睡着,我把你叫醒,
等我醒来,发现原来你才是叫醒我的人。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也是我的顾忌。
4 访谈并非灵丹妙药
每次访谈,都会有新的收获和释怀,
这是访谈应该有的功效,
你敢开口、敢发照片上专题推文,
这是你迈出去的第一步,
而我,
敢冒着被带入的危险,
接纳你们的世界,能换位考虑,
也是我生活的一种尝试,
我们,门儿清。
- End -
我是入画,
「一昭」公号独立撰稿人,
偏爱受冷落的你,
未完待续。
一昭
涨知识、懂生活、有情调的活人圈子
把我转发给Ta,剩下的就交给我啦
▼请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一昭」所有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