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码字的时候我有些惶恐。准备写天葬这一主题的时候我是很无措的。总觉得自己对这一神圣的仪式了解不深不精,会写玷污了去。毕竟不同于自己家门口的鸟雀草木,深谙熟悉;而是一种离自己生活环境较远的,带有民族性、宗教性的仪式性活动。不慎亵渎是大不敬,理解偏差是大过错。如此战战兢兢,恐怕是越紧张越容易犯错吧。
感谢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方便,我还是重新浏览学习一些相关资料较为妥当。
很久以来我一直喜欢藏族,所以对其一部分习俗和信仰略有了解。但彼时我从未了解过佛教文化,所以对“天葬”的了解也就仅限于其表面上的一些行为仪式,而其精神内涵确实从未进行过深刻了解。在这次决定写有关天葬文章的时候,恰逢不久前我刚刚浅显的了解过佛教文化皮毛,所以在重新了解天葬的时候,将佛教文化佐以助解,在内心对其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定义。
查阅资料过后,我坐在椅子上安静的冥想。说想,倒也没进行什么思考;说冥,倒也没怎么安定。只是独自静静的坐着,将脑海里碎片化的信息缓慢拼凑。少顷之后,突然没有了初时接到主题的惴惴不安,而是有了云开见月的清朗舒畅之感。若不存在不敬之说,那么“天葬”这一选择,同“将骨灰撒在海里”的选择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它们都不过是死者生时对自己信仰的一种表达而已。没有贵贱之分,没有等级差异之别。仅仅弄清楚这一点,就已经足够让我不再惶惶然。
那么,我可以用一种安静、虔诚但坦然的状态,以心掌字,粗略的谈谈我对于天葬的拙见。
天葬的核心不在于“葬”,而是在于布施。之所以称之为“天葬”,仅仅是简单的对其表面活动的一种简洁概括。这种仪式的确是关于宗教信仰,但其文化中并不存在天堂一说。进行“天葬”,不是为了借隼鹰的翅膀带灵魂飞升天堂,而是一种尊贵的布施。这是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在他们眼中,生死并非生死,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而这一世的陈旧躯体在与灵魂分离之后何不用以布施生灵,成全这一世最后的慈悲。
了解其中的含义之后,重新再回想这种仪式,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没有传说中的神秘、更没有残忍和血腥,而是坦诚、赤裸和最初的干净。生死不过是一场轮回,是开始,是结束,是一个周而复使的圆环上毫不经意的一个驻点。而这一世之中,没有对与错,只有因和果。果上生因,因又生果,一切都是循环其中。
天葬所想表达的,就如同学佛不是一定要进山苦修,也不是一定要天天吃粥诵经,而是带着一颗清净慈悲的心行走于世。信仰者们用一场自然的仪式,将往生者这一世所有执着的事物,乃至于珍惜着的躯体,都统统结束。一切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最干净坦然的态度面对生死轮回。自然不娇作,坦然不执着。佛偈言,我执是痛苦的根源。想来天葬最终的意义和目的,就是帮助往生者放下最后的执念——也就是痛苦吧。
我并没有机会亲眼目睹过这一纯净自然但神圣庄严的仪式,不过我猜想,如果真的有灵魂存在,他们或许会在天葬师刀落罢,秃鹫群展翅高飞的那一刻,在脱离躯干后,在空中同躯体硕大而空洞的眼窝对视后互道珍重,然后进入新的轮回。不悲不喜,平静而温柔。
阴阳生死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或许他们在轮回之中本就是同一个字。天葬之后,没有醒目的墓葬留下,只有天空的秃鹫将这一切弥散于天地间,沉默不语,也无需言语。
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