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孩子的老师打来电话,说她现在经常不交英语作业,有几次是做了没交,这次是压根儿没做。我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很诚恳地向老师道了歉,也表明今后要对她严加管教。
她爸爸说:你有没有想过她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了?以前是玩手机把心思玩野了。现在手机没收了,又看起《哈利波特》来。那都是什么鬼?骑着扫把在天上飞来飞去,简直是神经病!天天看这些东西,还会有心思学习?!我看这书它就是个毒药!
我说:她目前处于“小升初”的最后阶段,还得空就看这书,是有点不妥。说明她不够重视升学考试,没有进入备战状态。我也没做好对她的监督提醒,也没有好好引导她去看一些现阶段她最应该看的书。但是,你不能因此就说《哈利波特》这本书是毒药。你这样说话会被人笑话的。
可能最后这句话惹恼了他,他立马开启了机关枪模式,火力全开对着我一顿扫射。大意就是一个人不能过度沉迷于一些天马行空的幻想,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有脚踏实地专注于眼前该做的事,学习一些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今后才能有很好的社会适应性,才能做到自强自立。总之,人要看有用的书。
他还说:你看古今中外那些搞文学艺术的,有多少人一辈子不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一生的?偶尔有几个有名的,还是死后才突然爆红。这不是很可笑很变态吗?
我说人除了吃饱穿暖,还得有精神上的追求哇。再说搞文艺的也有干得好的啊,最近上映的《流浪地球》,不就是根据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原著小说改编的吗?人家的收入也很可观啊。
“那你说是他赚得多名气大,还是这电影导演呢?”
我反击道:难道衡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
的成功标准就只有“名利”二字吗?也许人家就喜欢写字这份工作,你叫他做导演他很痛苦,就算赚得更多那又有何意义呢?
他立马怼回来:那人们为什么拼命赚钱买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大家天天喝稀饭,住茅屋,有空就看金庸笔下的侠客飞檐走壁,看琼瑶小说里爱得你死我活,这样的生活多惬意!
我觉得我们的辩论已经离最初的论点越来越远了。就说:我承认一个人长期看什么类型的书,对他的个人成长影响会很大。
比如我十多岁时,全宿舍女生都在看言情小说,间或看看世界名著。有一个女生就在看《方与圆》、《菜根谭》、《厚黑学》、《曾国藩家书》什么的。二十年后我们看小说的都成了平凡的中年妇女,这个女生成了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但是,也许人家的基因里就有经商的兴趣和细胞。所以人家愿意看这类书,并且活学活用去实践。而我们没有,“牛不喝水强按头”也是白忙活一场。
又越扯越远了。他希望孩子务实一些,我觉得真实做自己很重要。貌似我们争论的并不是同一个问题。于是这场辩论赛不了了之。
也许我是有些私心的,自己喜欢文艺,却没能在这方面取得成绩,潜意识里就希望孩子能替我实现我未能实现的理想。而他却担心孩子今后会像我的祖辈们,一生都是穷酸的落魄秀才。
可是我们好像忘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从来没有好好营造一个氛围,去问问孩子,她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想如何度过这有且仅有一次的人生。
我们在这里为她争得面红脖子粗的,说不定人家说:我的路我自己走,不用你们闲操萝卜淡操心。我现在年轻得很,我有犯错的成本,有纠错的机会。你们还是少生闲气,多锻炼身体吧。
话说回来,孩子已经多次向我安利《哈利波特》,说:妈妈,我建议您有空一定要看看这书,真的太精彩了。虽然描写的部分不够细腻,但是作者那想象力真是空前绝后的。
我想,或许我不会特别喜欢这书,毕竟我们已过了时常做梦的年纪。但是为了了解她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以便于我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会抽空看一看的。
这就是曲线救国。呵呵。